江西绿茶文化
发布时间 2013-12-26 浏览 22605 次
壤条件。早在唐代以前,人们就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婺源茶树大多生长在高山深谷中,饱受雾露的滋润,萌发的芽叶厚嫩柔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制成的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等优点。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有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唐大中十年,朝廷膳夫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人皆尚之,”。南唐 都置制使刘津撰《婺源诸县都不得置制新城记》中,称“婺源茶货实多”。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 《宋史食货》中对茶叶有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的记载。明朝,婺源茶叶受到朝廷赞赏,被列为贡品。至清乾隆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并开始精制外销获得了国际茶界的赞誉。美国威廉*乌克斯在所著《茶叶全书》中,称赞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婺源茗眉清代中叶,是婺源绿茶外销盛期,茶叶产量较高。据民国史料记载:“在昔茶叶繁荣时期,每年产茶约五万担。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因“洋茶生产日多,华茶不能直接运销,而由洋商购去掺以洋茶,以伪乱真,使华茶声誉不振,”,婺源绿茶生产由此而逐渐衰落。解放后,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76年年产茶叶5万担,跨入全国茶叶出口基地县行列。1986年年产茶叶8.7万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年产量。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