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武夷山市政府多次召集正山茶企和桐木村16家茶企开会协商讨论。虽然双方出于利益考虑各执一词,而政府也只能起到协调的作用。最终商评委做出异议复审裁定,该商标予以核准注册。由此开启了长达6年的“金骏眉”商标之争。
正山茶叶有限公司认为,“金骏眉”是由其法定代表人江元勋首创研发并使用在第30类“茶”等相关产品上的商标,依法应当核准注册。而桐木茶叶有限公司提出异议的理由是,“金骏眉”是“武夷红茶”中“奇红”的品种之一,属于商品的通用名称,直接表示了商品的原料和生产工艺,若允许其注册,将损害公共利益,故请求裁定不予核准注册。此后,桐木茶叶有限公司提起诉讼,一审法院维持商评委裁定。桐木茶叶有限公司继续向北京市高院上诉。北京市高院认为,综合相关证据,足以证明在商评委做出裁定时,“金骏眉”已作为一种红茶的商品名称为相关公众所识别和对待,成为特定种类的红茶商品约定俗成的通用名称。因此,应当认定该商标的注册申请违反了《商标法》的相关规定。
原产地保护迫在眉睫
对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福建的一些茶企和茶商获悉后,其态度却各有不同。
桐木村一位茶商表示了担忧,现在市场上很看好“金骏眉”,如果说把“金骏眉”作为通用商品名称,那么其他地方的茶企就可以傍“金骏眉”品牌跟风生产了,在他们不能保证茶叶质量、不精通制作工艺而生产的“金骏眉”投放市场后,势必会造成市面上“金骏眉”红茶鱼龙混杂的局面,也会造成武夷山市品牌价值的流失。久而久之,就会把“金骏眉”给毁了。也有茶商认为,其实注册与不注册商标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区别,当初正山茶叶有限公司在申请注册期间就明确表示,注册商标的用意在于对抗桐木以外的仿冒“金骏眉”,如果商标注册成功,会给他们使用。
而对于武夷山市来说,这个判决多少令他们感到失望,当地政府多么想把“金骏眉”这个拥有巨大无形价值的金字招牌留在武夷山,让她健康平稳地发展下去,同时维护武夷山红茶的整体利益和良好形象。“作为武夷山茶人、茶企独创的红茶新品种,如果这一创新产品不能留在武夷山,是武夷山市茶产业的巨大损失。”武夷山市副市长林振龙认为。
多年来,经过多方努力,武夷山茶品牌已经在茶园面积、群体种、炒制工艺、销售专卖等各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有效的保护机制。
“金骏眉”作为武夷山的一个茶叶通用名称,如何保护“金骏眉”这一起源于武夷山的红茶品牌,成了武夷山各部门不得不考虑的当务之急。
多年来,一直经营武夷山大红袍、“金骏眉”的北京品君红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经营武夷山茶叶品牌市场销售很好,但是我最担心的是一旦全国各地都可以生产‘金骏眉’,市场混乱将会是必然结果,时间一长,武夷山高端茶叶的良好形象就会被毁坏,其品牌价值也将不复存在。现在惟一的方法就是武夷山当地政府部门抓紧开展原产地保护,把‘金骏眉’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尽快制定‘金骏眉’的生产标准和产品分级标准,以权威机构认证的形式保护‘金骏眉’的品牌资源。”
当地茶商告诉记者:“要保护‘金骏眉’品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推广使用高技术防伪标识。严格“金骏眉”茶防伪标识的发放管理,规范武夷山‘金骏眉’的产销秩序,对在原产地范围内经过传统加工工艺炒制而成的‘金骏眉’,生产、销售统一使用产销防伪标识。二是加大市场管理和执法力度。工商、质监、商贸、农业等各职能部门,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发现市场上有不合格或假冒产品时,应进行严厉查处,确保‘金骏眉’的声誉。”
“武夷山市是‘金骏眉’的首创地和原产地,我们希望能参照武夷山大红袍将‘金骏眉’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一品牌。”武夷山市工商局商标广告管理股曹景顺说。
2013年11月,武夷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花费200多万元购买了新的红茶检测设备并投入试运行。迄今为止,该局已经授权武夷山市14家红茶企业使用“武夷红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后,我们可以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码防伪语音提示中加入‘金骏眉’,以实现原产地保护。此外,在2014年启动武夷红茶标准修订工作时考虑加入‘金骏眉’,并与其他品种的武夷红茶并列出来。”武夷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何梅芳说。
“打造一个品牌来之不易,‘金骏眉’作为集武夷山茶人智慧共同创制的品牌,将它留在武夷山是全市茶人的共同愿望。”武夷山市市长徐春晖表示:“武夷山市将全力支持武夷山茶企打造品牌,共同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金骏眉”创造了中国茶叶高端品牌的一个“神话”,但是“金骏眉”到底是红茶通用名还是商标名?可以说是官司不断,2013年12月24日,北京市高院最终认定“金骏眉”是红茶约定俗成的通用名称,不应作为商标注册。这对使用“金骏眉”的武夷茶企及当地政府无异于当头一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