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庄严肃穆的礼乐,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安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文哲、安溪县博物馆馆长易曙峰在主礼嘉宾引导下,双手奉茶杯,举过头顶,向孔子圣像敬奉安溪铁观音清茶,现场数百名与会者双手悬于胸前,向孔子圣像行礼。三鞠躬过后礼成,人们对于敬茶礼这一古朴仪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安溪县博物馆馆长易曙峰认为:“安溪铁观音传递出的文化讯息与儒家倡导的核心思想是相契合的,皆体现了‘中庸之道’。将二者结合而生的铁观音茶礼孔仪式,即将‘恭敬’‘谦卑’寓于茶艺中,将‘德’‘礼’蕴在敬茶之际,在仪式中,体会传统儒家文化及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许多观看敬茶礼的市民则表示,这是第一次在千年文庙看到铁观音茶礼孔仪式,叫人又觉新奇,更觉欣喜。“敬茶礼让我们立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据了解,中国茶道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融入茶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茶礼的形成。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已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茶文化中也吸收了“礼”的精神。南北朝时,茶已用于祭礼,唐以后历代朝廷皆以茶荐社稷,祭宗庙,以至朝廷进退应对之盛事,朝廷会试皆有茶礼。时至今日,安溪百姓家常礼节,仍重茶礼。
品茶会
烹茗赏瓷 解密茶瓷渊源
崇圣殿外,细雨初歇。大殿内,6桌典雅茶席错落摆开,席上,来自不同时代的茶器争奇斗艳,北宋(青白瓷)、南宋(青瓷)、明(青花瓷)、清(青花瓷)、近代等6个时代的瓷器标本,玲珑剔透,幽雅静穆。美人烹茗,童子诵读,茶人媒体再续茶缘,众人席间赏瓷……一派和谐与安然。
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透露,近期,泉州市博物馆启动水下考古,在泉州境内421公里海岸线上的每一个村落进行考古调查,一些土质、图案具有非常鲜明安溪特征的古瓷器,得以重见天日。陈建中介绍,安溪茶瓷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远古时期,茶叶作为药物的替代品,被置于陶器内煮沸。在人类文明刚起源的远古时代,陶器的产生、茶叶的出现,为当时的人解除一些病痛。新石器之后的历朝历代,安溪龙门的青瓷、魁斗的白瓷,还有明清时龙涓、金谷、湖头一带的青花瓷,成为茶叶的包装材料。宋代,瓷器与茶叶结合出现的茶盏,龙门、魁斗等古窑址都有考古发现。陈建中说:“这种种发现,足以证明历史上,安溪茶与瓷曾经相辅相成,制瓷业曾是安溪另外一个辉煌的产业。”
既然安溪茶与瓷渊源深厚,曾经交相辉映,那么如今,茶、瓷能否再次牵手,再创辉煌?颖昌茶厂负责人张颖聪认为,安溪瓷文化资源底蕴丰富,制瓷业历史悠久,安溪现有茶资源更无须赘言,今后茶、瓷配套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