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湖北在建最大花木城带
下一主题:辽宁:法库打造辽北鲜
“那时候,种植水稻、蔬菜等传统作物效益不高,村里有不少农户和我一样改种花卉。一开始,由于花卉品种单一,质量不是很好,销路没打开。”黄培亮说,为了把花卖出去,他和村里的其他种植户每天3点多就得把装好的花挑到县城车站坐班车拿到福州城区的集市去卖,夜里7点多才能回家,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年。
1999年,罗源经历了一次罕见的寒潮,当时的气温最低达到零下6℃,和村里的其他种植户一样,黄培亮的10多亩花卉全部冻死,那一年他血本无归。2005年的“龙王”台风,一夜之间将花场里的花全部破坏。接二连三的挫折让村里大部分种植户放弃种花,唯有黄培亮坚持了下来。
随着品种改良及种植技术不断改进,黄培亮种植的花品质越来越好。特别是他种的菊花,可细分出100多种,被称为“罗源菊”,能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2006年,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30亩的黄培亮,带着十多种菊花到上海寻找机会。很快,上海的一家大型殡仪馆看重了他的花卉并和他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随后,黄培亮还到杭州、宁波等地,和十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不同的企业对花卉的种类、品质要求都不一样,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更多种植技术”。
销售问题解决了,黄培亮在上长治村的花卉面积很快达到了300多亩,有10多户加入到种植花卉的行列中来,解决了100多个农民的就业问题。黄培亮则成为了专家:“我帮忙负责销售和技术指导,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积极性高多了。”
据罗源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罗源的花农们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特色。目前,该县的花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000多亩,仅去年产值就达1.4亿,在东南沿海一带已很有名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