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曾经荒诞的西方饮茶方
下一主题:见证华夏美俗的“茶亭
四方街上,穿越了几个世纪的老槐树已落光了叶子,青黑的枝干在宁静的空气中静默,仿佛还在静心聆听古戏台上那些温暖的戏曲。街东面的古戏台是三重檐楼阁建筑,如今虽然显得有些斑驳陈旧,但不难想象它曾经的辉煌热闹。戏台的正对面,是一进三院的国内现今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兴教寺。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此时寺门紧锁,无缘观瞻。兴教寺经历六百多年风雨飘摇却依然不倒,柱子还是那几棵柱子,房梁还是那几道房梁,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戏台和寺院正向相对,据说还有这样一层意思,戏主要是唱给神灵们听演给神灵们看的,而如今,古戏台上的戏曲早已销匿,神灵是否感到了寂寞?
历史远去,岁月无声。叮叮当当的马铃声和各地客商的吵闹声,早已随着历史的烟云消散。
再往前,就到了古街仅存的东寨门,它古貌依旧。“溪声近作马蹄少,镇史远翻故事多。”门上的楹联道出了寺登街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走出东寨门,不出几步便到了黑潓江边。这是黑潓江的上游地带,地势平坦,江水显得非常平缓安静。横跨在江面上的玉津桥,在夕阳下十分迷人,半圆的桥洞与江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简直就如一轮完美的圆月。坐在石桥上,看不远处的绿树间露出的古戏台一角,背景渐渐变暗的天空上变化万千的云朵,简易朦胧的色调像极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暮色苍茫中,走在宁静的寺登街上,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心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