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汇当地的佴先生小时候经常去那个茶园玩,他说在那里,有他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在1965年永胜桥还没造的时候,是要乘船摆渡才能到茶园的,很多小孩子都是逃课去玩的。那时这个茶园在小孩子心中是有神秘感的,大人们总告诫说里面有种叫“狗扑”的动物会咬人。后来读中学农忙的时候,午间休息时语文老师会带学生到那里玩耍。在佴先生的记忆里,茶园很茂密,印象中好像有古墓,现在可能没有了。在“文革”期间,由于无人管理,那时茶的产量下降了许多。
张先生也在茶园边生活过一段时间,茶园里面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他留下了很多记忆。他说如果茶园被拆掉,他觉得很伤心也很可惜,这种有一人高的茶树已经不多了,很值得保留。
关于茶园的第一个建议
给我们述说茶园第二个传说的马先生还给茶园的未来提出了第一个建议。他认为,茶园不仅要保留,还应该扩大为旅游风景区,可以以农家乐和公园相结合的方式来修建。因为嘉兴旅游地方太少,那么从南湖到湘家荡之间加一个茶园作为景区是非常好的,而且它的历史、经济价值也不容忽视。马先生在工作期间曾经视察过该茶园,据他介绍,该茶园的茶早在建国初期都是送到上海给名人饮用的。从经济方面考虑,山区种茶不是稀奇事,但在平原就是一大罕事了,在产品宣传上可以带来增值效应。在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有生态效益,何乐而不为?
而佴先生则建议可以让民营老板来承包,做成公园,让游客来游览。他觉得虽然茶园目前的范围并不是很大,但还是有拓展的空间,如果做成农家乐的形式,应该可以吸引一部分爱饮茶品茶的市民,毕竟嘉兴的茶文化似乎历来只有饮茶文化,缺少了种茶这一部分。
有人想接手茶园
丁先生也曾经在塘汇生活过一段时间,但由于生意的关系,早已离开多年了。但是他从报纸上看到茶园现状的消息后,仍然对茶园很关心。他给晚报打来电话称,愿意承包这个茶园,并努力经营,让它成为一个嘉兴的标志品牌。
丁先生说,他也有几十年没有见过这个茶园了,但估计现在的情况不会很好。他想先去看一下茶园,如果最终能够接手茶园,就要进行前期投入。
他说,首先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一个面临自生自灭的茶园,需要的是妥善的管理和维护,必须经过几年的投入才能基本保证它的产出,也才能有它的后续发展。
很快清明节就要到来了,清明之后是一年一度的茶园采茶时节,今年的采茶会不会是这个三百多年历史的老茶园最后一次贡献,成了茶园村村民以及不少市民担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