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四王起事》那一段之外,宋代《太平御览》里对这本书还有以下两点引述:“惠帝还洛阳,道中有老公蒸鸡素木盘中,盛以奉帝。”“成都王颖,奉惠帝还洛阳道中,于客舍作食。宫人持斗余粳米饭以供至尊,大蒜盐豉。到获嘉市粗米饭,瓦盂盛之。天子啖两盂,燥蒜数株,盐豉而已。”我们将他们与《茶经》中引述的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尽管惠帝存在智力障碍,但是他的皇帝位置却是最正统,因此,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在他重回洛阳的前前后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有所表示;他吃“鸡”、“米饭”、“大蒜盐豉”等等食品时,都在非正式场合,惟有茶是在正式场合,而且是比较庄重的场合下由官方特供的。由此可以说明,在西晋那个年代,茶已经不止是一种普通的饮料(或者说食品)了,而是能够传达某种含义的特殊用品,在上面的故事中,它所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以茶表敬意”,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茶已经上升到了“礼”的高度。
司马衷是个白痴,但是官方奉茶给他时的认真严肃态度却是不容怀疑的,在忠君和畏君的传统思想环境里,皇帝作为“至尊”的符号作用并不会因为他的智力原因而减弱太多。举个例子来说。在《晋四王起事》所记载的惠帝又回到洛阳,已经死了四个王以后,长沙王乂开始在洛阳掌权,于是成都、河间二王联合起来征讨长沙王乂,“八王之乱”的下半场正式拉开大幕。在这下半场里,河间王顒的部下张方,一个臭名昭著却又极会打仗的家伙,奉命去攻打长沙王乂,司马乂就让晋惠“亲征”,张方的部下见到皇帝的车驾,纷纷惶恐而逃,尽管那个皇帝是个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