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则和“企业再创业”的要求,走“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的发展道路,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为重点,继续深化
茶叶企业改革。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逐步把现有
茶叶加工销售企业改造成为管理科学、设备先进、技术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搞活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来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及管理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和股份制
茶叶企业,推进中小
茶叶企业向龙头骨干企业集中,一般产品向优势产品和名优品牌集中,突破
茶叶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
茶叶附加值。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坚决改变各吹各打、分散扶持的做法,突出重点,集中扶持有品牌、有基地、有潜力的
茶叶加工销售骨干企业。按照“外接市场、内连基地、带动农户”的要求,引导
茶叶企业与茶农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创建品牌,增强竞争实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系列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把昌宁
茶叶的诸多优势因素融入其中,创建突出昌宁特色的茶品牌。无论是老品牌提升,还是新品牌创建,都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积极引导制茶企业、
茶叶经营者、茶园业主强化合作意识,树立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观念,突破精深加工,重点打造
绿茶、
红茶、
普洱茶、
花茶四大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品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对产业的带动力。——弘扬文化,拓展产业内涵。充分运用绿色、健康、悠久、丰富的茶资源优势和“千年茶乡”品牌,广泛开展
茶文化创作与发掘,把古茶树的保护利用与弘扬
茶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资源不受损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做强做大全县
茶叶产业。以昌宁悠久的人文、历史背景为载体,整合
茶文化资源,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将
茶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一批“茶乡游”、“休闲观光茶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强势,促进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挖掘、收集整理好昌宁茶历史和
茶文化遗产,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有一定规模、档次的
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
茶叶产品推介“三大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昌宁
茶文化,推介茶资源、茶产品,提升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昌宁县积极办好每年一届的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组织名茶品尝会、茶艺、茶歌、茶舞表演等活动,为茶经济发展、
茶文化繁荣和对外交流合作搭建平台。(李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