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黑茶的审评方法,在以往的审评中,因为没有列出,评委们都没有特别关注到六堡茶所独有的品种香——槟榔香,更别说六堡茶还有其他的木香、藤香、瑶香等细小分类和各种香气强弱轻重的特点了。窃以为,这是很不客观的,也是对规范和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不利的。
固然,对六堡茶的香气“要求”不多,是有历史上用以出口创汇品质需求的原因。但时至今日,随着市场的增大和市场上六堡茶品类的逐步丰富,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出一套更适合六堡茶审评的规范方法,当然,也可以是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地方性审评方法,与时俱进,更准确更客观地对六堡茶进行品鉴审评,并引导六堡茶多品类开发和研究。也有利于将六堡茶的“槟榔香”等特点作为卖点,推广市场。
多品尝地道六堡茶
一些接触六堡茶不多的外地茶友,对六堡茶认知不深,常常问及该从何入手了解。笔者觉得,要了解六堡茶,非常关键的是要走对路,少走弯路,更不要走入误区。
要了解六堡茶,要多喝多比较。想少走弯路、不走弯路,最好先不要一味追老茶陈茶。可从年份浅的六堡茶入手,选一些知名品牌、老牌子的六堡茶,这些茶品,从原料及工艺、口味都比较典型,特别是一些经广大茶友“品鉴”推荐出来的一些经典编号,可作为六堡茶的标杆和代表。
在品鉴、比较了某个厂家几个不同编号的六堡茶,感受其风格特点后,可以横向地对比其他厂家不同风格的茶,然后挑选出一些有特点的、适合自己口味的六堡茶,将这些不同编号的六堡茶进行对比,感受其异同。
品茶,有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对比。
通过两者对泡对比,往往两者的优点缺点会一目了然,通过比较,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哪种风格是自己喜欢的。当然,初接触六堡茶的茶友未必能够一下子辨别出孰优孰劣,也不必强调优劣,但起码哪种口感适合自己,是可以得出结论的。适合自己的,便是好茶。
通过这样的比较,很快会发现一些口味风格适合自己的厂家。对古法六堡茶也是如此,将不同“山头”、区域的六堡茶进行对泡比较,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其中,确保原料必须是原种六堡茶,这点尤为重要。
然后,就到了了解六堡茶的第二个关键点——多交流。
多了解六堡茶制程及原料
品茶需要交流,在交流中,可以获知他人对同一泡茶的看法,也可以通过一些资深茶友对这道茶的原料、工艺、存储等方面的分析,学到更多的东西。但需要注意,先别忙着对他人品鉴看法全盘接收,最好是多找些六堡茶书籍资料,通过多学习多品尝,掌握一定的六堡茶原料、工艺知识,去分析判断茶友所评所判的准确度。
有茶友觉得,作为消费者,知道这么多原料、工艺知识,是没有用的,品茶无需知道这些,笔者觉得并非如此。品鉴,分作“品”和“鉴”两大方面。“品”茶,固然更着重于“品”茶汤的茶色、茶香、茶味,但形成这种茶色茶香茶味的原料、工艺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会制作出这种自己喜欢的茶味茶香?如果通过“鉴”这部分的分析,懂得多一些六堡茶的各种香、味、色和工艺原料之间大致的关系,是有利于寻找自己喜欢的六堡茶类型的。这丰富多彩而隐藏着的内在联系,往往是构成六堡茶文化精彩与深邃的一部分。
通过书籍资料和茶友交流,了解一点影响六堡茶品质的因素,有如茶树品种,种植地势、小环境气候、栽培管理、加工工艺、后期陈化存放等等,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着六堡茶的最终成品品质,而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权重和彼此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在每款六堡茶的个性特点中起到的作用、懂得六堡茶区内各个“山头”区域中茶的不同品质特征,会作为六堡茶文化中多姿多彩的一个部分,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被六堡茶友们品茶而论之,也大大地丰富着六堡茶品鉴的内涵。
建立正确的年份坐标
在多品尝年份确定的近年六堡茶,对六堡茶有了一定认识,也了解一些六堡茶工艺、原料的各时期的特征后,便可以逐步地开始了解老茶,毕竟,越陈越佳是六堡茶的魅力所在。
要买到真正的老茶,你先得学会鉴别老茶。
懂得判断一款老六堡的年份,首先,你必须喝过真正的陈茶。这并不矛盾,因为你可以“蹭”喝,可以找一些信得过的朋友帮你选一些老茶“标杆”。喝到一些年份可靠的老茶在心中作为“标杆”,感受其色、香、味随着时间流逝而产生的变化,体会旧茶老茶的茶气茶韵之妙。
老茶存世不多,几十年的老茶更是可遇不可求。退一步说,数十年的难找,起码,你应该喝过一些真正有十年八年的老茶,也喝过一些十多年的陈茶,细细体会一下真正老茶那种陈香,平和、从容、沉稳的陈与醇,也感受一下五年、十年、十多年之间有时间跨度的六堡茶变化,了解不同原料工艺的茶其汤色、茶味、茶香和口感上的差异,细细体会茶气、茶韵在不同存储年份的差异变化,这点尤其重要,因为,只有你建立正确的年份坐标,懂得怎么“辨伪”之后,你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老六堡茶。
要注意甄别虚假资讯
近日与茶友一起品茶,也有几位都说起网上竟然有多篇诸如《如何鉴别六堡茶的品质》《怎样辨别六堡茶的品质好坏?》《如何鉴别不同年份的六堡茶》《常见的六堡茶真伪鉴定方法》为题等的文章里面,开篇即是“六堡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以熟茶为主”等等错误的说法(事实上,按现有六堡茶标准而言,六堡茶并没有生茶熟茶的分类),而这些文章中,大篇幅盗用了笔者发表的《辨别陈年六堡茶之真伪》、《辨伪断代鉴“六堡”》等文的内容,却又混入了不少错误的说法,如文内有“假冒的六堡茶在加工过程中很多没有经过杀青处理,而是将采摘回来的茶叶随便放在太阳下晒干”等句让人哭笑不得,这明显是缺乏制茶常识的错误说法。事实上,稍有制茶常识的茶友都知道,无论哪种茶,杀青是需要的,不然,茶叶在空气中会迅速红变,即使是“晒太阳”著称的晒青工艺的生普,也必须先经过铁锅或滚筒杀青,之后才进行晒青的干燥工艺的。而即使是传统六堡茶的老茶婆,也是有杀青工艺的。
笔者网络上搜寻所见,这类冠以“六堡茶选购知识”的文章中穿插一些广告私货的网文还有很多,会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笔者建议茶友们品茶之余,不妨多了解一些六堡茶基础知识,学会甄别网文茶知识的真假。
文章转载自:三口居士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