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以生产大宗茶为主,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效益十分低下。2008年时这里
茶叶亩均产出仅1000多元。为全面提升名茶品质,提高名茶产业发展水平,结合土地开发项目的实施,从2008年底起,明山茶场先后投入2500万元对园区内的老茶园进行了逐步改造,新改种换植成
白茶、龙井43、乌牛早等优质良种茶2300亩,形成连片3000亩的良种茶园,实现了路、渠、林配套,园区被命名为嵊州市2009年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明山茶场
茶叶标准园负责人徐洛军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以创建全国
茶叶标准园为契机,对园区周边茶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规划到2010年底前创建标准茶园5000亩,力争实现标准园年产名优茶150吨,年产值2500万元。明山茶场是该市
茶叶品牌基地建设来,不断推进老茶园改造,加快茶树良种化步伐的缩影。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市根据无性系良种名茶“迎霜”的生长特性和品质特点,在崇仁镇应桂岩村进行了大胆试种,之后又先后引进了龙井43、龙井长叶、平阳特早以及乌牛早等多种良种茶苗,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累计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9万多亩,良种化率达51%,建立了崇仁应桂岩园区、黄泽明山茶场园区等十大
茶叶品牌示范生产基地。崇仁镇应桂岩村及周围万亩连片集中无性系良种名茶基地,成为省级现代
茶叶示范区。通过嵊州
茶叶品牌基地的标准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名茶生产的快速发展。对品牌
茶叶生产基地组织化管理:保障
茶叶质量安全“现在管理茶园真便当,病虫害防治由专业队一手包办。”走进嵊州市崇仁镇长龙岗村,
茶叶品牌基地的茶农谈及茶园管理显得十分轻松。长龙岗村拥有名茶基地2000多亩,以前每到
茶叶病虫害旺发季节,茶农为防治病虫害都是煞费苦心。为帮助村民减轻病虫害防治负担,嵊州市
茶叶品牌基地在村里成立了全市首家茶业植保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选取了10名素质较好的茶农作为专业人手,投入1万多元购置了10台防治器械,按照病虫预报和茶园病情每周开展定期防治,每亩每次向茶农收取10元成本费。通过专业队大规模防治,有效防治了病虫危害,降低了防治成本,农药使用次数可以减少30%以上。这解决了千家万户防治难的问题,增加了茶农效益,保障了
茶叶质量安全,嵊州市
茶叶品牌基地负责人表示,2010年,这种组织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将在其它原茶生产基地推广应用。嵊州市
茶叶品牌基地通过加强标准化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确保了
茶叶的质量安全,构建了“区域性品牌基地+驰名商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驰(著)名商标真正成了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核心。目前嵊州市
茶叶品牌基地有32个生产基地,年产
茶叶专嵊州总产量的60%以上,提高了茶农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增强了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章炳军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