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与婚礼
下一主题:茶会应有的礼节
不过,上面讲的例子,都是发生在南方的事,至于在黄河流域和北方一带,广泛用茶为祭品的时期,一般认为是在隋唐统一全国,特别是唐代中期北方饮茶风行之后。这一点,从唐代的贡茶制度中也能多少看出一点。贡茶是专门进奉宫廷御用的茶叶。我国茶叶作为方物,进贡的历史甚早;但是,专门设立贡茶基地--贡焙,还是唐代中期才出现的事情。唐朝的茶叶,如郑谷《蜀中》诗句描写的“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由于小气候的关系,蒙顶山上的茶叶,被誉为“天下第一”,每年也入贡。但是,由于蒙顶茶数量少,蜀道难行,所以,唐代的贡焙,还是设在紧挨运河和国道线上的常州宜兴和湖州长兴相界的顾渚。其所以把贡焙选定在宜兴、长兴二县,与这里所出茶叶质量较好有一定关系,但主要的,还如李郢的诗句所吟:“一月五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要赶在清明前面贡到。“清明宴”,是清明祭祀结束以后的宴请活动,所以,“须及清明宴”是假,要赶上清明的祭祀是真。由此,我们虽不能分辨北方是宫廷还是民间以茶作祭为先,但至少从上述贡茶制度中可以看出,唐代中期时,北方应用茶来作祭礼,也差不多已与南方同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