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冈茶叶”到“凤冈品牌”
发布时间 2014-07-22 浏览 24224 次
验收。

整合平台载体,培养人才“产业大军”

凤冈与贵州大学联合建立了“农药学和植物保护学研究生科研与教学实习基地”,成立“贵州贵茶——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博士后工作站”,广泛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产品[0.11% 资金 研报]质量安全、农残检测等培训服务,培养了一批技术型茶农和专业技能人员。

借助西北民族大学“智力之凤”活动,今年该校共投入资金100万元,派出45名专家到凤开展旅游、新闻宣传等40多项专题培训,培养景区导游、文艺表演人员、酒店管理人员150名人次。茶海之心大酒店柔性引进的凤冈籍首个硕士高管刘文娟,积极与成都的凤冈籍酒店管理人才联系,成功引进四川酒店企业高管集团,实现酒店员工培训的规范化、职业化,提升茶海之心酒店行业的服务接待能力。

依托省内外开设的237 家“凤冈锌硒茶”专卖店,加强销售人才队伍建设,共培养引进紧缺茶叶经纪人和网络营销人才224名(省内136名,省外88名)。相继有9家企业采用淘宝网直销,寸心草等4家企业成功入驻天猫商城。

强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转化

凤冈县政府相继与中茶协、北京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合作、科技项目招标等非落户型的服务形式,积极引导人才带着专利、带着技术、带着项目与企业深度对接、产学互动。

通过不同层面的校企合作,凤冈有效提升了茶叶企业的产业竞争力。2013年,全县加工能力200吨以上的规模企业36家,中小型企业61家,小作坊81家;获得QS认证的企业53家,有机茶叶加工厂认证9家。初步形成了以规模加工企业为主体,中、小加工企业为补充,加工能力达2万吨以上的茶叶企业集群。贵茶公司投资4200万元建设的国内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已投入生产,有效提升了全县茶叶生产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该公司成功通过414项指标检测,出口3万公斤“绿宝石”茶叶到欧盟,2014年与美国、德国、东南亚以及中国香港等签订了12万公斤、检测指标达463项的出口订单。

茶旅一体化人才创新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全县茶叶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力推进了“东有龙井,西有凤冈”的格局的形成。如今,凤冈正朝着“贵州第一产茶县、全国绿茶大县、世界锌硒茶名县”的目标阔步迈进。来源:新民网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