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有滋味
发布时间 2014-09-25 浏览 23889 次
至一 些为政者,过去一律喜欢KTV、卡拉永远OK,而今则顺理成章地青睐茶楼,一幕幕地上演着“醉翁之意不在茶”。从大路边的大碗茶进化到如今奢 华深遮的茶楼,显示了当今经济的蓬勃发展,但是不是也暗藏着另一种浮躁、空虚甚至堕落呢?

茶叶中蕴藏的商机也是显而易见的。不然,各地何以争先恐后开发名优茶。老牌的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雀尖”、云雾茶等等, 更显一代天骄,新品如“长香思”、“白云春毫”、“小花”之类也是群雄 逐鹿,各领风骚。一时间乡乡有茶树,县县有名茶,茶叶生产成了一些地方 天然的支柱产业。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说,他的一位领导到乡下一个小村 子扶贫,回来时带来了这个村子的“名特产品”--茶叶,规定局内每人都 要自掏二千元腰包买十斤,而此前他的另一位领导在另一个村子里扶贫归来 也是如此这般。这下可好,“扶贫茶”也被开发出来了。

还有所谓的“极品茶”哩。古代有种茶叶,本来也就极普通的。据说有 位地方官提出新法,让少女用舌尖绕摘茶叶,这浸润了少女舌尖鲜血和天露 的茶叶一下子就成了只有皇帝老儿才能享受的名茶。“黄金碾畔绿尘飞,碧 玉瓯中翠涛起”,也可谓真实的写照罢。茶叶尚是茶叶之时,普通百姓可坦 然喝之;一旦普通茶叶升格为“极品”,则就不敢问津了。而现在更是“名 茶”辈出的时代,平素见惯了的当初数元一斤的茶叶,经过几道包装程序后, 价格急骤上扬为天价;原先随处可见的,扬名之后就从市场上消声匿迹了。 哪里去寻?旧时百姓檐下燕,飞入商贾仕宦家,更不消说一些老牌名茶了。

令人忧虑的是,茶叶一旦成了“极品”,往往就和其它可以打通关节的 东西一样,成了一种“交易”的中介。所以,当新闻媒介报道公仆“清茶一杯”时,有些人就常常唏嘘,干脆“白开水一杯”,岂不更好?其实这种思 路很有“逻辑问题”:即便“清水一杯”,也是“此水非彼水”,那是某某 名牌纯净水、某某具有很高疗养价值的矿泉水,岂是那白开水比得了的。所 以,众多的茶叶商瞅准机关这块宝地来推销茶叶,乃至有公仆也干起了推销 茶叶的营生,至于老同志、老部下、老同学、老战友,或者是“不老”甚至 根本就没有关系的人们相见,以所谓的名茶打开关节,对这些现象人们已见 怪不怪,越来越“理解”了。

话又说回来,茶与酒还是不同的。有“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之说,却 没有“香茶一抿,一切放行”之说吧(虽说必有其事)?喝酒误事的历来就 多,品茶毕竟比嗜酒要好。当然酒的功过,赞誉的与讨伐的文章,都已洋洋 成大观了。而对于茶来说,评价一向是往高处走,所以刘禹锡曾赞叹“洁性 不可污,为饮涤尘烦”。但是,设若今天老刘再世,作为一个官阶不小的州 府大人,他还能居陋室么?他还能以饮茶涤尘烦么?自是不得而知。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