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如一日 只为爱茶
发布时间 2014-10-03 浏览 24779 次
无过多“激进”的做法。以2010年在省政府对面开张的旗舰店为例,当时林清修决定开与不开的最终考虑是“在合同期内,如果这家店都不赚钱,我是否能承受的了”。经过核算,他觉得自己具备了这样的实力,便走了这步“稳棋”。

时至今日,清铧名茶这个昔日的小茶铺已经在省内外拥有了30余家品牌店,成为了以铁观音、武夷岩茶红茶和茶食品为主打的综合性茶企。省政府旗舰店更是开得“如火如荼”,其集茶产品与红木家具、翡翠、珠宝、玉石、字画等收藏品于一体的经营模式,成为了福州茶业界的一朵奇葩。未来,清铧名茶斥重金在马尾打造的“清铧·船政文化会所”,更将成为福州茶业界的新“地标”。

从品牌到基地蓄势而谋,这是一次发力内敛的气质沉淀至今,只为厚积薄发的一刻。林清修毫不掩饰他对清铧发展的雄心:“清铧名茶做到今天,争取上市是迟早的事。”

从小茶铺到连锁店,林清修是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里最早具有品牌意识,并付诸行动的茶商。在他看来,品牌是一个企业基业常青的根本。为了打造清铧这个品牌,林清修可谓煞费苦心。

他最关注的是品质,正如他所言:“茶叶谁都在卖,品质却大有千秋。只有品质出众,才能赢得口碑,才能树立品牌。”为此,他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茶山到茶厂,从挑茶到品茶,从储藏到销售,再到门店的环境、员工的仪表等各项延伸服务,他都要求必须坚持一流的标准。

“品牌发展的基础是品质,品牌发展的生命力则取决于团队。一个好的经营团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其稳定性和建设性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前景。”历经多年的摸爬滚打,林清修这样总结他的经营之道。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新建的清铧名茶马尾总部大楼内,林清修特别突出了职能分工和业务培训,用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更加专业化的培训,构建一个更加务实、高效的经营团队。

大业小成,在福州茶叶市场,清铧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已经毋庸置疑。而林清修一直在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形成核心优势。在认真分析茶业生产经营的规律特点后,他把目光投向了茶山,抓住了做茶的源头,品质、产量、成本……一切就都有了保障,竞争就有了更高的起点。

经过几年的实地勘察和悉心栽培,目前,清铧名茶已经在闽建立了6000多亩有机茶园,并以此为基地,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基地,真正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全过程质量控制,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清铧名茶近年来的稳步发展,与坐拥广袤的高品质产茶基地有莫大的关系,助其在与同行的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产品到文化兼容并蓄,这是一种坚守2007年,云南普洱席卷福州,使取代茉莉花茶登上霸主地位的铁观音在肆意拓展了数年之后首次面临挑战;2008年,与铁观音分属福建乌龙茶两大派系的武夷岩茶来榕争奇斗艳;2010年,横扫全国的红茶热同样没有放过福州。

然而,自创业以来,无论福州流行什么茶,无论原有的市场遭到多大的挤压,林清修始终以其对茶文化的坚守,一次次化危机为转机,一步步把清铧名茶做大做强。

“茶为国饮,更是福建的象征。现在,品茶早已超越了解渴生津的最初功效,演变为一种文化,升华为一种精神的愉悦。一个茶叶企业如果不知道茶文化的内涵,将失去灵魂的寄托。”作为福州市泉州商会安溪茶叶分会常务副会长,林清修深知茶文化的重要。

“虽然我是从铁观音起家的,但我并非独爱铁观音,对各种茶叶以及它身后所渗透出的茶文化,我都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亲近它、了解它、发扬它。这也是我打造的‘清铧·船政文化会所’的初衷,我希望它能诠释福州的历史,全面地展示闽茶文化,成为一个爱茶之人的文化寄托。”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