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灵魂
发布时间 2014-10-09 浏览 25343 次
媒体上适度进行广告投放,但是与“平常心”的理念相违背的宣传炒作活动,论道都会回避。正因如此,迄今为止,论道竹叶青也只是“静静悄悄”赞助了中国围棋队。

对于名人代言,刘志林透漏论道竹叶青名人代言的筛选标准很高,一般人的境界难以达到与论道竹叶青所传达品牌意念相切合的标准.他们试图找到围棋棋圣吴清源先生做产品代言但是没有成功,“说服的难度很大,符合我们标准的人凤毛麟角,而且往往又不会愿意做商业代言“,这是让他感到很苦恼的地方。为了让顶级客户体验到论道的意境,竹叶青会盛情邀请VIP到原生态茶场去体验,“的目的很单纯,让客户理解我们所传递的意念,仅仅是做生活体验,我们会回避生硬推销卖茶!”针对传统茶叶外包装浮夸、但是茶叶本身很少的特点,论道在包装上显得非常古朴,从古朴传统的理念着手,用精致素雅的传统漆器作为包装,而且分量很足,“基本放弃了小剂量的包装,目的是让顾客感受到购买论道竹叶青的超值感,买茶叶就是买茶叶,而不是买包装,买珠还牍是论道竹叶青力求回避的,顾客体验的心理落差是一定要避免的”。

论道目前的销售渠道只有直销、专卖店以及机场、星级酒店等特殊渠道,刘志林认为论道的渠道以后也会基本上只有这几类,不会太多,因为论道应该在“该卖的地方卖,不该卖的地方就是任何人出再多的钱也不卖!” 在他看来,真正喜欢论道的人都是知音,能够与论道在精神上产生共鸣,这种感情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在东南亚和日本一带,有些疯狂的买家会飞机上门恨不得拿着枪逼着你把所有的竹叶青都卖给他!”刘先生透漏由于稀缺性和巨大的市场空洞,论道的价格不会贬值,基本都有价格大幅上涨的空间。数年前的中国(成都)茶博会上,100克论道级竹叶青就曾经以5.5万元天价拍卖成交。刘先生认为这就是论道竹叶青奢侈而又真实的市场价值表现.

茶叶品类“公有物的悲剧”与论道的幸运

在中国,著名茶叶大多以地域品类来命名, “西湖龙井”、“黄山毛尖”、“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祁门红茶等名茶品种老百姓都耳熟能详,但中国茶叶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那就是在这些如雷贯耳的名茶品种之下知名的茶叶品牌却寥寥无几。 “地域首先决定了茶叶的基因和血统。这是一个两难的命题,一方面,地域赋予了茶叶独特性和稀缺性,另一方面,这种基于地域性之上的品牌缺失和市场混乱使得茶叶竞争进入亚健康!” 刘先生评价说.龙井和大红袍都曾风头正健,令各地茶商趋之若骛,遍地开花,由于龙井和大红袍商标并没有由一个法人单独持有,各路商家良莠不齐,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市场混乱和反常层出不穷,这种饮鸠止渴的做法极大降低了其中国名茶声誉。

铁观音名冠天下的福建省安溪茶厂负责人吴小猛先生认为茶叶市场急待规范和解决的这种品牌的缺失问题,与茶叶产业的特性、经营宣传和市场规范等因素有关。这种品牌的缺失对于商家/消费者或者极品茶叶品牌建设本身来说都是一种折磨。福建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刘宜渠认为,茶叶市场的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实力不强,目光短浅,缺乏品牌意识,销售很不规范。此外,茶叶作为一种农副产品,生产很难规范,不可能工厂化大批量生产,家庭作坊式的茶叶生产与销售让茶叶品牌的形成显得先天不足。

当今中国顶级茶叶市场正如英国学者哈丁所提出了著名的“公有物悲剧”中描述的那样。假设有一个向一切人开放的品牌牧场,站在经济人的角度,毫无疑问,各个牧羊人(即厂商)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而增加更多的牲畜,但每个牧羊人所承担的却只是公用地(即品牌)退化成本的一部分。这样,“公共品牌牧场”将在牧羊人无节制的放牧中走向毁灭。诸如“龙井、碧螺春”之类只是一个品类品牌,犹如一个开放的牧场,而各个混乱的茶叶厂家作为这一品类”的“理性牧羊人”,并不会因为混乱的市场行为、品牌的恶化而为自己造成直接损失,相反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他们不惜通过不合理的市场竞争透支这些品类品牌,短时间内使自己的“羊群”能够长得更大更肥。而市场或者品牌也同样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恶劣的竞争和毫无节制的使用将导致市场和品牌的透支,最终遭到毁灭性的崩溃。身处其中的牧羊人谁都知道过度放牧的后果,但却无能为力。因为品牌公有物是谁都可以使用,收益是自己的,而问题却可以留给大家共同分摊。

刘先生说,竹叶青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困惑。当竹叶青这一茶叶品类渐成气候的时候,争用此茶名、商标以及仿冒、假造的就多起来,每到采茶季节,来自沪、苏、浙、鲁及川内等地的客商甚至云集峨眉山,恶性收购并倾销茶叶,“鸡毛遍地”.竹叶青声名狼藉,以至于引发了各个企业争夺“竹叶青”商标的注册诉讼.幸运的是他的公司最终赢得了胜利,从而排他性独家拥有“竹叶青”商标的专用权。这场官司胜利的直接后果是在这个市场上只有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才有资格叫做竹叶青,并且只有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才有资格对竹叶青的茶叶属性和品类进行甄别和分类,最终实现同一品相全国都是统一定价,而这种规范的统一定价不会让顶级消费者出现由于价格混乱导致的市场落差,这在全国茶叶市场可以说是仅此一例!

据悉,竹叶青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中国十大名茶中目前唯一的注册商标,为竹叶青茶叶公司所独有,得益于此,竹叶青才得以一直坚持以“竹叶青绿茶品类“独立支撑”竹叶青品牌”的“单品类单品牌”发展路线,而对于陷入一片泥潭的龙井、碧萝春、信阳毛尖等品类品牌来说,这一直是一个终极梦想!刘志林先生提起当年的诉讼仍旧唏嘘不已:“幸运的是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只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如果没有那次排他性的胜利,竹叶青品牌也许早已胎死腹中,更不用提论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