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在眼前的洞市村,原是洞市乡政府所在地。村里的洞市老街,有一条长达1公里的青石板路。这里曾是新化县多个乡镇的人们来安化的必经要道,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新化的茶马是通过三条山道进入洞市乡境内的,而洞市老街是“三道归一”之处。远近茶客到了这里,肯定要餐宿;要根据市场行情,决定自己所运茶叶是在此抛售还是继续外运;如果继续外运,是雇请竹筏通过麻溪水运,还是继续陆运。这样,加上其他商贾,洞市老街就热闹了。据传,从明朝至解放后一段时间的数百年里,这里商贾云集,店铺如林,运输茶叶和其它商品的竹筏最多时达两百多条。而老街上的贺家祠堂,有时竟也作为临时客栈和茶叶仓库使用。在这里,我们巧遇到某私营茶厂的吴厂长。他父母一辈子在洞市老街工作,他本人在老街长大,后来当上了国营大茶厂的厂长,前些年辞职,开始经营国内外闻名、安化独有的“千两茶”,干得有滋有味。他加工“千两茶”,就在贺家祠堂。
高城村,是洞市茶马古道上的一个更神奇的景点,何以叫高城?当地人说,大概是它地处半山腰、又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歇脚点”的缘故吧。高城的关山,既是树种的宝库,也是探险的好去处,其峡谷之险,山风之凉,令人既紧张又兴奋。过了关山,进入村寨,是一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民舍临溪而建;一条简易公路通向外面的世界。从村里往西南方向望去,可以望见新化的大熊山。大熊山与该村之间,有气象万千、神秘秀美的“川岩江”。这条峡谷里,有“中国南方最后的原始次生林”和多种珍禽异兽,近年引来了众多境内外游客。正因为如此,有位港商决定在高城投下巨资,开发旅游。如今,益阳市一位主要领导在这里办联系点,雄心勃勃地发展旅游业,简易公路很快会变成水泥路。高城有载客进山游览的“最后的马帮”,我们到这里时却未见到马载客.只看到有好几个村民用马驮东西上山种地。为什么?是因为外面正在赶修水泥公路,汽车暂时进不来,游客自然也难来。游客来了用马载客,没有游客用马干其他事,淳朴的高城人做到了物尽其用。
整个洞市的茶马古道上,如今已无运茶的马;因有公路,有汽车,也不再需要马来运茶。它将有的是愈益增多的游客。这里已经有直达长沙的客班车,只需3个小时,就可以把游客从长沙载到洞市来。
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加工过程最为复杂的一大茶类。因历史久远,衍生出许多新茶品,各茶品之间又因加工方法不同而品质又有所不同。
安化黑茶加工过程中最具特征的工序是初制过程中渥堆发酵以及松柴明火干燥(七星灶),没有这两个工序,就不能称之为“黑茶”。安化黑茶目前仍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工艺复杂,技术性强,有些茶品加工系世代沿袭,不对外传授,具有神秘性和保密性。
安化黑茶由于其原料和加工工艺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了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黑润,汤如琥珀,滋味甜醇的品质特点,在明代定为官茶后即取代汉川之茶行销西北各省成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黑茶的代表。
安化黑茶沉积数百年成熟的独特工艺是安化人民千年来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为让世人了解、认识安化黑茶的基本特征而喜欢饮用安化黑茶,对其加工工艺作一个粗略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