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进”辩证法 多渠道增收 安溪茶农向土地要效益
发布时间 2015-03-13 浏览 23132 次

退茶还林换来好生态。2009年,安溪县提出,在全县范围内每年实施百座茶山退茶还林。2014年,该县全年退茶3000亩,建设生态茶园9670亩。在安溪县感德镇,经过几年连续退茶还林,很多山头已呈现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立体生态景观。“茶园虽然减少了,但茶叶质量明显提升,套种的黄花菜和苗木也是一大块收入。”该镇五甲村茶农苏志气对笔者说。

退茶还蔬确保“菜篮子”。在省级扶贫村留山村,村民们退改低产茶园,撒播良种花生,引来灌溉山泉……2014年,首期百亩花生喜获丰收。“一亩增收7000元左右,首期百亩花生可增收7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潘文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此外,虎邱镇、金谷镇、魁斗镇等乡镇也在大力推广退茶还蔬工作,农民除了从田间收益外,还将获得县里退茶还蔬的“政策红包”:对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成蔬菜等副食品基地,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种植项目进行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亩2000元。

退茶还花扮靓美好家园。在三安幸福小镇湖头镇山都村,沿溪的茶园被改种上向日葵、非洲菊、天堂鸟和千日红等花卉。2015年元旦,50多亩花卉百花齐放,成为吸引省内外游客徜徉其间的“幸福花田”。笔者从村民那里了解到,自“幸福花田”名声响后,山都村人气越来越旺,摆小摊、卖特产的村民多了起来,有些人家开始装修房子,准备做农家乐了。

此外,低产茶园退茶以后,还可以种上中药、紫薯、苗木、水果等。以往低产茶园华丽“七十二变”,农民从同一片土地中获得更高收益,在致富增收观念上更是发生较大转变。

据了解,今年,安溪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将继续实施退茶工程,扶持发展有机蔬菜基地350亩、水果基地700亩、中药材基地290亩,新增淮山种植3000亩、油茶种植1000亩,实施21个现代农业、休闲农业项目及6个林下经济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安溪县广大茶农将在“以退为进”的农业调整战略中阔步前进。

结构优化产业“接二连三”

安溪茶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农民群体。从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和茶叶营销全程参与,用业界的话说,安溪茶农亦农亦工亦商“三合一”。近几年,安溪铁观音一叶兴、百业旺,接二连三。全县由茶而兴的二、三产业项目总投资接近200亿元,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很多茶农从中敏锐发现商机,增加收入。

随着茶叶现代化的推进,近几年安溪县茶机械行业发展迅速。龙涓乡庄灶村茶农李明法在长期茶叶加工过程中积累经验,积极向机械师学习,花了9年时间,发明一款茶叶拣梗机。如今,这一机械已成功投入市场。

其次,近年来茶配套产品市场风生水起。常年往返于福州和安溪的茶商黄明强向笔者道出这几年的一个变化:“前几年,车上载的就是茶叶,但这两年要购买茶具、茶盘、茶枕、茶酒、茶食品的客户越来越多。”

小黄认为,以前专门生产销售茶叶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这几年,安溪县从政府到茶商都开始往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从茶饮料到茶食品,甚至到茶具、薰香等产品,都围绕‘茶’这个主题延伸。而且从市场反应来看,这些东西做得还不错。”

此外,涉茶休闲旅游也成为茶农增收的新增长点。日前,位于桃舟乡的桃源有机茶场的小木屋和人工湖投入使用,成为春节前后省内外自驾游爱好者休闲游的绝佳选择。茶场茶农发现,这些游客对采茶、制茶体验以及农家菜都有极大的兴趣。农家自种蔬菜,自养的家禽以及山上采的红菇都成为游客抢购的对象。 (林钦固)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