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农民忒大胆 家祠变身农场总部 带动茶农致富
发布时间 2015-04-15 浏览 24332 次
映。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一座装饰一新的家祠立在山腰处,四周被生态茶园环绕。

这座家祠之所以显眼,不仅因它位于村里的制高点,更因为它既保留了传统闽南古大厝外观,又有别于其他家祠。哪里特殊呢?家祠大门口的两块牌匾说明了一切:一块写着“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吾之茗博士工作室”;另一块写着“科教实践基地”。大门两边的墙壁上,竹子做成的相框内贴满了生态农场规划布局图。步入家祠,立刻感受到闽南古大厝的壮观。细看你还会发现,家祠里布置了多个办公桌。原来,这个家祠如今已经是这个生态农场的办公场所。

听家祠主人肖连地介绍,他把农场的毛竹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及生态有机茶场等都搬到这里办公,生产的所有产品都以古厝的形式息息相关,尽量返璞归真。他说,在当地没人敢像他这样改动家祠,但他受父亲的教诲,认为无论走到哪、在做什么,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因此,他去年跟几个兄弟商量,将家祠翻新利用,在此与高校合作,实施茶叶制作管理回归工程。

放养鸡鸭 打造生态茶园

站在家祠门口,放眼吾培村的一些茶园里,茶树和草木一同生长着,营造出一个自然野生的生态环境。这是该村在茶园管理中尝试“放养”模式后呈现的景象。

记者看到,在家祠旁种着成片铁观音的茶园里,有鸡鸭在悠闲地踱步。肖连地介绍,那些就是放养茶,这几年放养茶概念被炒热了,不少好茶之人及茶商慕名赶来。何为放养茶?作为高级评茶员、高级制茶技工,肖连地是有发言权的。“2009年,我开始研究如何还原铁观音‘古早味’的种植新尝试,探索茶园的深山老林放养模式。”他说,“放养”并不是“放任不管”,这种模式更需要茶农用心去管理和经营茶园。平时他们都是用人工割草,把草覆盖在茶树间,既可当有机肥料,又可防止茶园水分流失。在茶园间放养家鸡,让鸡在茶园中觅食除虫,肥料则来自于放养羊产生的羊粪,打造生态茶园。

回归传统 带动茶农致富

作为放养模式的发起者,肖连地正着力打造一个生态农场,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茶叶在近乎天然的环境中生长后,再通过传统制茶技艺,精制出纯正的铁观音韵味。

此前,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张育松实地察看吾培村茶园后,称赞放养模式为安溪铁观音茶树生长提供了无污染、无人工干预的环境,从而确保安溪铁观音更健康安全,同时也激发了其内在的独特品质。茶农肖保守告诉记者:“茶树放养后,虽然产量只有普通茶园的2/3,但价格却提高了近1倍。”

现在吾培村越来越多的茶农参与了这一模式的推广运用。肖连地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已发展30多户茶农、近500亩茶园进行放养模式的推广,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茶叶发展路子。“之所以将农场的办公场所搬到家祠里,就是想通过回归传统来推动新的发展。”此时,记者对肖连地的这番话才恍然大悟。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