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的类别
发布时间 2015-05-06 浏览 23286 次
茶也就日益流行开来。

  我秉性好奇,总是想尝试新东西,所以,每有新茶总不拒绝。我发明了两种喝法:一是以高丽人参茶与乌龙合泡,其口感较之市场的人参乌龙要更佳也更爽;一是以蜂蜜调茶,有些西式味道,不过,绿茶、乌龙茶、砖茶加上蜂蜜,其醇雅实在是西式茶所难望其项背的呢,平面设计师宋颖来闲闲堂喝了直叫好。茶名

  有一句商谚“卖茶几十年,茶名记不全”,说得一点不夸张。中国茶叶的品种多,名称也多,即使专门研究茶叶的人,也往往无法记住全部茶名。

  据统计,在书籍中有文字记载的各地名茶,就超过了676个品种。这还只是名茶,普通的茶就更不胜枚举了。在大的品类名称之下,还可以分出许多小品种,各自都有一个名称,比如仅武夷岩茶,就有千种之多。

  茶名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独特领域,除了少数历史名茶外,大部分茶名都是精心创作的,词藻美,措辞妙,有意蕴,有境界,同时又可准确形象地概括该茶的特点。把名茶罗列在一起,仅仅从文字上就美不胜收。不少茶名,几乎可视为一首小诗,是精致的语言艺术品,比如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高山翠玉。西方酒吧文化,讲究给鸡尾酒起别致的芳名,大概就是受中国茶名文化的间接影响,当然我没考证过,在这里姑妄言之,想来“虽不中亦不远矣”。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文人品茶的传统,许多茶名,都是经过文化人品题的。比如碧螺春,原来的俗称是“吓煞人香”,是康熙帝亲自改的今名。要知道,严格地说,中国古代的君王可大都受过最好的教育,其文化造诣不比文人差多少的,怎么也相当于博士水平吧——笑话一句,打住。

  茶名追求字面高雅,是中国茶文化的传统。比如北京管花茶叫香片,管茶叶末子叫高碎,就都是一种美化。中国的名茶,除了个别名字是土特产约定俗成,如狗牯脑、白毛猴以外,基本都是既上口又雅致的,充满了书香,茶名可以充分展示汉语的优美与华丽,炼字的功夫着实了得。举个例子,乌龙茶中的“铁观音”,就是神来之笔,“观音”前面能用“铁”字,这三个字的茶名,真是有李贺风格,不是寻常手笔。曾有人专门统计过,中国茶名最常用的字有十个,它们是“银、峰、毫、春、尖、绿、翠、雪、云、叶”,据我所见,似乎还可加上“芽、露”二字,只需在这十二字前面或后面缀上地名或山名,再加描绘性的字眼,就可以构成大部分茶名了。不信,读者诸君可以去茶庄或茶馆看看。

  茶名大都突出强调产地,名茶中之所以有“狗牯脑”这么一个怪名字,其实就因为江西有这么一座产茶的名山。台湾的“冻顶乌龙”亦然,冻顶没别的意思,它就是一座茶山的名字。

  中国的名茶都是类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商品概念。中国茶的一大缺陷是没有品牌意识,虽然茶名很优美,但不是品牌或商标,比如龙井,浙江不知有多少地方的茶场都生产龙井。因此,容易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前不久托一位朋友回贵州买都匀毛尖,结果带回来的倒是都匀毛尖,然而厂家却为贵阳茶厂,质量也许同样好,但是毕竟不是地道正宗。在这方面,西方茶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英国人虽然不产茶,却拥有世界上知名度甚高的茶叶品牌与商标,在每一类茶叶中,都建立了成功的品牌体系,在市场上占尽风光。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