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繁育和栽种武夷茶的武
下一主题:繁育和栽种武夷茶的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名称分类有所改进。50~60年代,则分为名丛、提丛、单丛、品种、岩水仙(包括水仙米)、洲水仙、外山水仙岩奇种(包括种米)、洲奇种、外山青茶、焙茶、茶头。作为商品茶,则除名丛、品种单独加工成堆外,水仙分特级到四级,奇种分特级到四级,另加武夷粗茶、细茶、茶梗三唛。70年代后样价改革,则分名岩名丛、普通名丛、品种、水仙、奇种五大类型。前三类分上中下三等,水仙、奇种则分为十一个等级。此外,岩茶还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春茶最佳,秋茶次之,夏茶因天气炎热,内质较差。
初涉茶苑的人,对武夷岩茶的分类及名称感到繁杂难记,其实它是有规律的。所谓武夷岩茶,现今特指生长在武夷山上的茶叶,都是制成半发酵的乌龙茶类。其分类主要是根据品种、地域而定的,先有岩茶、洲茶之分,后有小种、奇种之分。还有按季节之分为春、夏、秋茶。现在大都以茶树来命名,采于什么茶树之茶,则叫什么茶。如采于肉桂茶树之成品茶,则叫肉桂。所谓品种是要形成一定数量,如水仙、乌龙、佛手等等;所谓名丛、单丛是指从菜茶中,依据个性特征命名,数量上很少,也形成不了批量,只能称之为名丛、单丛,不能等同于品种。
(二)名丛选育
名丛源于品种,高于品种,且拥有个性特征,为武夷岩茶平添不少韵趣。武夷名丛源远流长。清咸丰年间(1851~1861),武夷岩茶全盛时期,所出现的“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丛,更是脍炙人口,作为传统名丛,流传不少神奇传说。到民国初年,名丛、花名已不胜枚举,单慧苑茶厂就达830多个。武夷山不愧为名丛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