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猪肉”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15-05-30 浏览 24172 次
半为冻猪腿肉及其他猪肉。杂碎价格偏低,拉低了猪肉进口平均价格。

  2013-2014年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西班牙、丹麦、法国。美国进口猪肉占全国进口量20%左右,为第一大猪肉进口来源国。欧盟地区饲料原料成本虽高于美国,但生猪养殖水平,近年进口量呈现快速增加。

  三、进口猪肉对我国生猪养殖影响

  2010-2014年中国猪肉进口量暴增的核心因素在于:近几年国内为了确保农民利润,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最终造成国内饲料原料成本快速上升,加上人口红利快速消失,中国生猪养殖平均成本飙升至6.3-6.8元/斤。如果是2011年新建的猪场,养殖水平偏低情况下,生猪养殖成本甚至飙升至7.2-7.5元/斤。美国生猪养殖成本仅为4.0-4.2元/斤。巨大的成本差价,使进口猪肉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美国为全球最大的谷物生产国,低廉的谷物及蛋白原料,加上较高的养殖水平(包括繁育水平和肉料比转换),美国生猪养殖成本较国内低40%-50%左右。欧盟地区虽然饲料原料较美国高,但仍大幅低于国内,加上养殖水平比美国更高,其生猪养殖成本处于较低水平,猪肉出口国内较大的竞争优势。

  国内方面,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国内仅为16头左右,而最高水平丹麦达到30头,高出国内一倍左右。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国母猪PSY平均22头,PSY数值高直接决定了仔猪断奶生产成本。肉料比方面,国内在2.9附近,猪肉进口来源国均比国内低。国内饲料原料中玉米购进成本在产区普遍1.1元/斤以上,南方普遍在1.2元/斤以上,美国玉米购进成本仅为0.5-0.6元/斤;美国豆粕仅为1元/斤附近,国内普遍在1.5元/斤以上,2013年甚至达到2.2元/斤。原料成本偏高、养殖水平偏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生猪养殖成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近几年国家持续执行临储政策,保护了农民利益,但过高的粮食价格,造成了饲料原料成本偏高。国内饲料蛋白中折纯蛋白,60%以上由豆粕提供,而豆粕生产中超过95%通过进口大豆压榨获得,成本明显高于国外。国内目前育肥一头生猪,成本在1300-1400元左右,其中800-850元为饲料成本,如果考虑仔猪养殖需要的饲料,饲料成本达到900-950元/头。养殖人工方面,国内单个工人管理生产数量低于国外,但相当人工工资低于国外,两者差异较少。国外生猪养殖成本中,环保成本及生猪福利成本占有一定比例,而国内该成本偏低,随着国家严管养殖污染,预计未来几年这一成本将快速增加,进一步推高国内生猪养殖成本,拉大内外价差,使得猪肉进口量增加概率进一步提升。

  国内当前生猪养殖成本偏高,人口红利消失具有不可逆转性,人员工资只会越来越高,养殖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提高自动化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母猪繁育水平、降低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和料肉比,提高养殖水平才能有效降低猪肉生产成本。另外,利用相关金融工具,降低饲料原料的采购成本,也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中国政府希望保证较高的粮食自给水平,保障农民利益,因此饲料原料成本难出现明显下降,养猪的饲料成本依然偏高。如何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缩小猪肉内外价差,将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养猪业需要考虑问题。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