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和:见证安溪茶业经营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 2016-05-22 浏览 23489 次
产品、农残超标、农药安全的施用等。”陈仲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安溪茶叶质量管控的方式方法。

“根据外商的反馈,国外对农残有较严格的限制。迅速解决“农残”问题,是个迫切的任务。必须建立一套‘农残’综合治理制度。从供销社农资源头加强管控,控制农残超标。”陈仲和向县政府提出关于成立“乌龙茶质量检测中心”的报告。1989年7月,在县标准计量所设立县乌龙茶质量检测中心站,与省、市相应的检测机构对口挂钩,提供业务、技术支持,管理全县乌龙茶质量,做到以质求存,以优取胜。

陈仲和介绍,几年的时间里,我县通过对茶农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和教育,以及长期制度化的跟踪检测,初步建立起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达到准确防治、降低农残,茶叶质量检测和安全风险控制符合外贸出口的要求,安溪乌龙茶的外销市场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

“1986年到1990年期间,先后有45批日本学者、茶商共计293人次到安溪参观访问。”陈仲和介绍,到1990年,全县各乡镇有茶叶加工厂(公司)271家,全县出口乌龙茶2160吨,为国家创收外汇864万美元。

创新茶叶生产经营

1987年,安溪成立茶业管理委员会,陈仲和任主任,兼任安溪茶厂厂长。在做好茶叶质量管控工作的同时,陈仲和和他的同事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全县茶叶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同年2月,为搞活经营,县政府把茶叶公司所属的18家茶叶收购站和4家分站划给安溪茶厂,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收购、加工、销售乌龙茶的精制厂。

“当时,安溪茶厂管理更加规范,制度更加严格,设有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质量计量科、审评检验科等12个科室和拣茶、筛分、制箱、成品、机修、小包装、速溶茶7个车间。”陈仲和说。

“安溪茶叶生产形势良好,也带动了茶机械和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陈仲和介绍,1989年,县茶叶公司从台湾省引进乌龙茶初制机械——揉捻机、炒青机和滚筒复揉机等制茶设备,在大坪、萍州村试用,引进布球机在西坪、芦田试用,乌龙茶初制机械已基本配套成龙。而随着国内饮料市场的变化,1985年后,安溪乌龙茶也开始进行深加工,开发新产品,1990年投放市场有速溶乌龙茶、乌龙茶露、铁观音茶酒、人参铁观音、降糖茶等。

后来,陈仲和任职县经贸委主任、县经贸局局长,2006年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退休,回忆在安溪茶界摸爬滚打的日子,陈仲和感慨万千:“1984年每公斤K100特级铁观音28.8元,到1989年提升到每公斤96.4元。铁观音产量从1949年5吨增加到1990年1000多吨。全县茶叶单产、总产、质量、效益迅速同步增长,给茶农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有幸能为安溪茶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家乡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深刻,觉得对自己是一种磨炼,也是提高,很有意义。”陈仲和说。(记者洪金示)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