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化之二 “推心置茶”将成为茶业主旋律
第一,茶,只是一个容器,“推心置茶”是最大红利。
虽然要紧密拥抱“大茶业时代”,但我们必须认清一个现实:茶,没那么复杂,他只是一个容器。换言之,你心里有什么,茶里就有什么。你所能“看到的”,不会超过你心里所“拥有的”。
你内心宁静,就可以看到茶里的山川静美;你内心浮躁,一定会看到茶里的翻江倒海;你想快速发财,就会看到茶里的金山银山。
你若心术不正,还可以利用它来搞传销,最近的新闻大家看到了,一年挣几百万是很多人的梦想,它不是“小目标”。“小目标”是一个亿,主人是王健林,可惜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王健林。即使你有王健林的气魄,也未必有王健林的机遇。
古往今来,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在塑造大势,但首先要有“时势”。今天,最大的时势是“移动互联网”,留给茶叶界最大的机遇是“走心”,一切的经营行为要站在顾客的角度,走进顾客的心。
你心里,必须有顾客,必须装着顾客,必须懂得什么叫重视顾客,必须重视“顾客的五重价值”,否则,你即使天天念着《茶经》,也不会懂得究竟什么叫茶文化。抬起头来,你可以仰望星空;低下头来,你必须脚踏实地。而这一切,都必须是围绕顾客转,才能为顾客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
移动互联网是一把标尺,每位顾客都可以掌握,用它来衡量茶商的价值。茶商别无选择,必须转型,用一言一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在这一过程中,茶,仅仅是一个容器,一个载体,一个“道具”。
从安化黑茶,政和白茶,武夷山大红袍,霍山黄芽,六安瓜片,祁门红茶,九华佛茶,黄山毛峰,再到舒城小兰花等等,一切的茶,都仅仅是一个容器,一个载体,一个“道具”。
要传播茶文化,必须自己“正三观”,让自己有丰厚的茶文化;你要卖茶,也必须自己“正三观”,世界是讲因果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白天红楼梦,晚上金瓶梅,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分不清文化与文盲。
心对了,茶就对了,“推己之心,置于茶上”,正是我们强调的“推心置茶”,这是茶产业最大的红利,也是最大的机遇!你真正造福了顾客,你的世界一定是幸福的!做不到的,赶紧转型;做得到的,赶紧改进,以领先对手,活得更好。
第二,要赢得顾客信任,必须“推心置茶”!
知道我涉足茶叶品牌营销咨询,就有朋友让我帮忙买茶。起初我都是自己掏钱买,然后转送给朋友,因为我不好意思收朋友的钱。后来渐渐多了,尤其是不少朋友让我代买大红袍等武夷岩茶,我也就没有这个能力了。
而少量的茶,我也不好意思找人开口,因为人情就像银行存款,再大也是有额度的,加上中国人都会有的面子心理,有时还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诸如为了贪便宜、赚差价、吃白食等等。但要保证品质和正宗,有些茶还必须开口,尤其是名家的茶,有时更要找其本人帮忙才放心。这是一种两难境地,日子久了也就有解决方法了。
碰巧今天我把代买的大红袍交给朋友,他很坦诚地说:“不好意思谢总,麻烦你了,我自己不去买,主要是害怕买到假货,尤其是不瞒你说,现在很多领导来喝茶,买到假货就丢大人了,倒不是为了便宜。”我很理解,笑着说:“没关系,现在买茶,不信任的确是大问题,很不放心,很怕买到假冒伪劣,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至于价格,能便宜点当然是好事,但不是主要问题。”
紧接着我就指了指笔记本,告诉朋友我正在忙着一本新书的定稿工作,其主要内容是阐述茶商如何“转型升级”,即,在这个消费者不相信商家的年代里,怎样做才能一步步重建信任,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心”,提高茶叶销售业绩。
大变换之三 紧急革新“茶叶销售策略”
从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到消费者的购物环境,从宏观到微观,中国茶叶行业需要面对的竞争环境变化,每一种环境都很重要,每一种变化都不能回避,这必然要求茶叶销售策略跟着环境变化而改变,尤其是G20杭州峰会之后,大环境还将进一步改变,势必要求茶叶界紧急革新“茶叶销售策略”
决策者要认识到改进销售策略的迫切性,立即增强改进茶叶销售策略的决心。茶叶销售的环境变了,卖茶方法也应该跟着改进。决策者自然要把人脑的“芯片”升级或更新,就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电脑芯片升级一样。一旦你偷懒了,担心升级需要提高成本,不想去更换“芯片”,你应对市场的“速度”一定会降低,落后乃至被淘汰都是意料之中之事。
中国茶叶界都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改进,一步一步转变思维,诸如把“卖茶思维”转变为“买茶思维”,把“一元思维”转变为“复合思维”,然后把“心思”安放在消费者那里,瞄准消费者的综合需求去开发产品,去沟通交流,去做销售展示和售后服务,至始至终地忠诚于消费者,而不能一厢情愿地苛求消费者忠于自己或品牌。
如何看待茶叶价格战?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谢付亮认为,如果茶叶价格之外的因素没有差异化,茶叶价格就是最大的差异化。消费者关注茶叶价格没有错,穷人、富人,是人都会关注茶叶价格,只不过关注时参考的具体标准不一样,购买比较时参考的价格数字也不一样。茶企茶商不应该在背后指责消费者,而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坚持“三个第一”法则,通过“三定”调研,找出品牌的差异化,不断强化茶叶品牌,同事又要在销售过程中生动展示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以及其它有用的差异化,以促进茶叶销售。
无论环境怎么改变,茶叶品牌的种种优势都要在销售中展示出来,才能算是真正的品牌优势。所以,地方政府和各类茶企茶商都要紧密拥抱“大茶业时代”,彻底践行“推心置茶”,持续提高茶叶销售能力。否则,不会卖茶,一切为零。来源: 济南日报(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