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衍德表示,做强茶产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城乡居民人均茶叶年消费量1.3公斤,已成为城乡居民的第一大天然健康饮品。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国内茶叶的消费群体扩大、消费水平提高,需求量将快速增加。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均茶叶年消费量将达到1.7公斤。从国际市场来看,茶叶是我国传统的优势出口农产品之一。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进口农产品设置了更加严格的技术壁垒。这意味着茶叶等农产品进入真正的国际化时代,必须加快推进茶叶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专家认为,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提高茶产业竞争力,还需从建设原料基地、建设加工基地、培育大企业集团、打造茶叶品牌、加强市场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在原料基地建设方面,要引导企业在优势区、最宜区建设标准化茶园、推广标准化技术,推行绿色防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支持企业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原料供应机制,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稳定的原料供应。在加工基地建设方面,要支持企业建设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在培育大企业集团方面,要引导大型茶叶集团、相关科研单位和社会组织,组建茶产业联盟,推进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策略同向和行业自律。在品牌建设方面,重点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壮大茶叶企业品牌、强力推介茶叶品牌。在市场建设方面,构建茶叶流通格局,重点健全市场体系、开拓国际市场。
曾衍德认为,做强茶产业涉及生产、加工、贸易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聚资源、集中力量,综合施策、合力推进,需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重点是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信息引导和加强指导服务。(经济日报记者 刘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