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刘秀兰:一片茶叶写人生
发布时间 2017-07-12 浏览 25804 次
仅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强,而晚上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消耗也就少,所以留存的有机物就多,这就决定了北方比南方在气候上具有先天优势,所以茶的香气更浓郁。”

事非亲历不知难。“2004年我开始引进福鼎大白毫,刚开始它有点害羞、认生。”刘秀兰笑着说,大白毫刚来,还不太适应这里的生长环境,成活率比较低,达不到30%。在2005年建立大白毫育苗基地的时候,刚培育的新苗也出现发芽率、成活率低的情况。看着茶苗,她蹲在地头不停地问自己“从南方费那么大的精力把它们引进来,一冬天都很精心细致的培育,到了春天发芽率怎么就这么低呢?”为此她废寝忘食,多次出去学习,并邀请市里技术专家上门指导,慢慢培育出适合北方的大白毫,发芽率才逐渐上升。如今,基地里的大白毫发芽率已达到95%以上。


在大批量采摘大白毫之后,因用北方传统工艺炒制的成品茶却没有南方的那种香气,她就去南方学习晾青、杀青、揉捻、烘干、提香等制作工艺,最终炒出了从口感、汤色更有大白毫味道的茶叶。“永远不要闭门造车。”这是刘秀兰多年来信奉的理念。

2006年刘秀兰在跟随市领导学习红茶制作时得知,用大白毫炒制的红茶无论是汤色、浓郁还是甜香度上都会更佳,她因此也萌生了制作红茶的念头。“刚开始小批量生产的红茶发酵度不够,略带涩味,但口感也还行。”后来在经过市农业局聘请老师来指导后,刘秀兰再将新炒出的红茶拿给之前的顾客品尝,终于收到了不错的反馈。“好在每次的探索都能取得一小步的胜利,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刘秀兰经常比喻自己是个战士,越战越勇。“每年从春天3月炒茶时就停不下来,一直到10月底,这6个月的夜里2点之前几乎没睡过觉。”

随着基地育苗成活率逐年提高、茶叶品种的不断增多,刘秀兰想到了茶农们,她准备带着大家共同发展。据了解,茶农们之前的茶叶春天产量还可以,但秋天却不高,而刘秀兰家的茶叶芽肥叶壮。2008年,她成立了杰青茶叶专业合作社,当时就吸引了200多户社员加入合作社,后来逐渐增加到460户,合作茶园达6000多亩。“从合作社里面引进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炒制,现在茶农一亩地纯收入10000元左右,小小的叶子切实变成了致富的‘金叶叶’。”

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如今,刘秀兰凭着不懈地坚持,已拥有600多亩茶园,300亩大白毫基地,200亩育苗基地,茶叶也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随着茶叶销售渠道逐渐多元化,由最初单一市场扩展到微信、淘宝等渠道,每年订单绿茶达10吨,红茶6吨。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这一路走来,刘秀兰有艰辛也有欢乐,但她庆幸她最初的选择,也会为之坚持下去,继续将“杰青金针”“沂蒙红茶”等临港茶品牌推广出去。(中国网 朱春天 通讯员 徐玲)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