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森认为,茶产业在过去一直都停留在农业意识,认为它是农业产品,所以很难做出一定规模的产品。国外一些优秀的茶企业早已工业化,工业化的前提是标准化。
傅元森介绍,针对标准化,茶交所提出631工程,即傅元森心中的“六三一”梦想体系:60%为大众放心茶,由老百姓日常消费,过上喝茶的健康生活方式;30%作为名优茶,推向高端消费市场,让这部分人喜欢上茶道;10%作为特级茶,成为收藏级珍藏品,最终达成10%的高端奢侈茶品市场。
茶交所通过参股及控股农业科技公司,在全国各主要产区整合茶园,推行“三权分离”,实现茶园的集约化、规模化。在农资、土壤改造、种植、日常生产管理、溯源认证各环节推广标准化、科学化,对于毛茶实行“统购统售”,实现销售平台化。完成毛茶标准化之后,逐步推动生产加工工艺标准化,最终实现大众放心茶的标准化、工业化。
傅元森表示,茶业规范化的同时,跨界整合是中国茶叶走出去的又一关键因素。
据了解,茶交所联合全国茶馆标准化管理工作委员会,在全国茶叶主产区、主消费区建立仓储物流体系,提供“一站式”专业仓储物流服务。当今茶产业,不仅需要科研精神、工匠精神提升产业科技和技术含量,更需要茶交所这样能够链接、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跨界新平台。
此外,在国际整合上,茶交所日前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斯里兰卡汉班托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洽谈合作,各方拟建汉班托塔国际茶叶交易所,通过行业整合,加强国际茶行业交流。“从标准化到获取全球茶叶定价权,复兴与输出中华茶文化,让中国茶走出去,建设茶业世界强国,打造世界的茶业中心。”傅元森说道。
产业闭环助茶业健康发展
傅元森说,为实现茶产业发展升级的目标,茶交所制定了平台准入标准,建立统一的茶叶产品、价格、仓储标准体系,同时整合贸易信息,优化仓储、物流、资金结算等中间环节,解决传统批发市场业务模式的库存积压、产品同质化、价格不透明、资金占用量大、贸易风险不可控等难题。
茶交所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商业模式,助推茶产业升级转型,为茶叶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压缩了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增强了信息透明度,避免盲目生产与恶性竞争,提高生产计划性和采购精准度;形成了有效的产业闭环,引导“订单经济”实施,彻底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让产业健康发展,也让产业链上的客户更好地享受普惠金融。
“茶交所为茶叶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探索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开启了服务茶产业实体经济的新篇章,打造了茶产业和谐生态圈。未来,茶交所将以整合全产业,服务茶叶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实现茶叶、茶旅、互联网金融、物流仓储等全产业链布局。”傅元森表示。
作为中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平台,茶交所延伸到茶馆,实现了从种植户到茶企、茶商,再到交易平台,最后到茶馆,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紧密连接的产业闭环。越来越多的茶馆加入,以星级、评价等规范茶馆,就逐步实现了标准化。
“后续则通过茶交所金融要素市场属性,给希望做大品牌的茶馆提供金融和资本支持。并打通上下游企业资源,商业模式上也增加了‘互联网+’元素,为规模化、品牌化提供了可能。”
傅元森指出,针对目前国内茶行业无一家A股上市公司、无名牌等现状,茶交所积极“触网”,通过“互联网+茶业”,重构茶业生态圈;为进一步振兴中华茶产业,茶交所积极探索茶旅融合道路,提升茶叶产品附加值,积极传播茶艺、茶道、茶文化。
傅元森称,茶交所将依托创新商业模式,落地“631”工程,持续以“互联网+茶业+金融+智慧物流”产业闭环为未来发展方向,让茶企轻松做销售、让茶商轻松做茶生意、让茶农做幸福茶农、让消费者喝上价廉物美的放心茶,将茶交所打造成为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和世界茶叶的定价中心。华南新闻中心 张金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