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非常片面的一套。所以茶学专业学校、茶艺培训学校和茶文化传播机构的师资一定要制定师资建设标准和考核要求,而且要高于现阶段实行的国家茶艺师和茶艺技师等级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强有力师资力量,才能在培训过程中训练出能征善战、技文结合的茶叶产业助推器。
措施三: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赢。文化的交融才能促进文化的提升。纵观全球发展,交融越多的民族和地区,其文明程度越高。美洲和大洋洲的孤立,让印第安文明和澳州土著文明在先进文明中消落,所以世界的发展,历来都是先进文明同化落后文明。作为茶叶产业的突破发展,必须是开放式的,交融性的。特别是作为人才资源核心驱动的茶学专业学校、茶艺培训学校和茶文传播机构更要以开放的心态,与各地区同行或茶叶产业相关行业甚至包括其他产业进行多方面沟通和交流。避免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把优势资源进行互补合作,建立交流常效机制平台,同业相助,携手共赢茶叶产业未来之辉煌。
措施四:创建茶叶产业创就业孵化平台。在措施一中笔者提出构建茶叶产业宏观体系,就是想说明,茶学专业学校、茶艺培训学校和茶文化传播机构培养出来的种子选手不仅仅是为服务于其他茶企业而存在,而应该也是独立的完整的专业个体。既然是专业个体就有创业需求,而在当前茶叶产业大力发展的趋势下产品细致多元化,服务完善个性化,文化发展具体化的今天,茶叶产业创业机会和创业项目也是既广且多,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机构或者其他社会经济体共同创建茶叶产业的创就业孵化平台。从项目开发包装、到项目总体规划执行,提供运营平台等等。这样既解决了学习者的就业之路,也从宏观体系和微观运营上把茶叶产业发展推进到更高更快更广泛的快车道中。据笔者采访成都东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斌了解到,东茗文化公司现在所做的事情正是笔者所提到的措施四。杨斌这样说道:一家东茗文化公司不能推进整个产业发展,但是东茗文化公司可以孵化更多的茶叶产业相关公司共同壮大,四川茶产业这么大的市场,相关的茶叶产业孵化平台和茶文化传播公司还是太少了。杨斌同时告诉笔者,东茗文化现阶段已经有十多个项目组,在不同的项目人手里前期执行过程中,而且有些项目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路漫漫,其修远兮,前方虽然风雨兼程,我们终将前行。四川茶叶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正在蹒跚学步,放眼全国,我们落下的也不远。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但这一切的基础正如本文在开篇点题所讲都是建立在人才资源的基础上。人才是资源是四川茶叶产业也可以说是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根本要务,是重中之重。自19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逐渐失去茶叶的定价权到今天我们虽是产茶大国,但在世界茶叶产业经济体中我们依然没有茶叶话语权的情况下,只有把人才资源重新激活,建立体系,共同培育才能共创茶叶产业辉煌明天。
写在结尾:2016年8月30日晚,《茶艺师》基础教程主编余悦老师来蓉主题演讲中国茶艺师二十年。恰在此时,茶馆内参正在跟进茶叶产业发展深度思考系列报道。正值巧合,也是缘分。二十年为一个坎,翻过这个坎又是一个大的突破。本参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深度思考系列文章以此篇结。关于人才资源建设的战略规划、培养、选拔和管理本参将在后绪报道中分篇实例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