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是天地人和的集合,做出一泡好的古树普洱茶,不仅需要优质的古树茶资源,还要好的加工工艺,这首先需要对待茶的良好态度。或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机缘巧合,2013年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委《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浙江大学凭借在茶学专业的优势成为景东县的对口帮扶高校,校长吴朝晖院士亲自带队考察景东。罗凯鸿老师的普洱天泽茶业也成为承载这个项目的领头企业,在浙江大学茶叶专家的共同帮助下,他带领乡亲们整顿茶园、采好茶、制好茶。
景东无量山自古就是澜沧江上游优质的古树普洱茶核心产区,过去由于这里地处偏远,好茶卖不起价,品质得不到重视。近些年来,在浙大茶学系的帮助下,罗老师带领团队因地制宜,结合景东县茶叶面积大且分散的客观条件创办了“小微茶叶初制所”。从采摘环节开始使用一个背箩改变过去鲜叶用编织袋装的毛病;对老房子进行改造,建起一个摊青槽,改变过去摊青多堆放在地坪上的习惯,让茶叶更加的干净;更换一口杀青专用铁锅,改变过去炒菜与杀青共用一个锅的状况,使茶叶不在沾附上油味;建盖一个太阳晒青棚,更好得落实天然日晒工艺;加工好的茶叶用标准纸箱定额包装。最终,品质的提升带来了市场的高度认可,让茶农对做茶更有信心。
品质就是生命,罗凯鸿老师深知这一点。每一年,他都亲自驻扎茶山,上阵指导,品评把关,现场操作总结、提升,调整加工方案,严格控制摊晾、杀青、揉捻每个环节。因为在他心中,他知道只有把品质提升上去了,才有机会得到广大茶友的认可,使家乡的茶农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作为一名茶匠人,罗凯鸿老师有着其匠人情怀:传其文化,承其责任;他以着一匠心工艺:谨遵古训,古法制茶。他说,“一辈子太短,只够做一件事,而我选择全心全意做茶,让老仓古树茶重新唤醒在新时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