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的忧郁:年轻人怎么不喜欢被忽悠了
发布时间 2021-08-02 浏览 24781 次
和奶茶产品大幅增长。在2016年成立的元气森林,带着‘0糖0脂0卡’的概念风靡全国,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估值从0飙升到140亿。去年双11,更是拿下了全网销量第二,并一举超越可口可乐。

  不单是气泡水,实际上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烟酒茶糖的销量都在下滑,新产品如电子烟、奶茶和无糖气泡水都在逐步蚕食原有的市场。

  小罐茶固然可以转换营销阵地,降价或者找更贴近年轻人的明星代言,但这只是亡羊补牢。最关键一点,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浓茶爱喝奶茶了。

  2016年,我国奶茶行业全年累计总产量18345.2万吨,同比增长1.90%。分析师指出,2017年中国奶茶行业的市场规模已增长至8290亿元。

  不仅市场规模指数级扩大,奶茶品牌也逐步做大做强。新茶饮作为一个全新赛道,已经吸引了

  今年三月,喜茶再获融资,估值160亿,一年时间估值涨了八成。《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显示,2019年底,中国咖啡市场总规模接近2000亿元,而新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93%的用户一周内会多次购买茶饮而非自己泡茶。

  新茶饮作为一个全新赛道,已经吸引了红杉、高瓴资本、美团、黑蚂蚁等重量级投资机构入局。杜国楹即便身家10亿,面对来势汹汹的资本大鳄与新晋品牌,留个小罐茶的时间还有多久呢?

  茶叶品牌化没有错,但小罐茶错在说谎

  杜国楹怎么也没想到,那些从小背着背背佳用着好记星的小朋友,长大之后都开始喝奶茶了。而略带陈旧的电视营销套路,在被央视点名之后,也彻底失去了年轻人的信任,反而成了年轻人拿来取乐的鬼畜对象。

  不过客观上说,在小罐茶问世之前,中国传统茶行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品牌化。

  《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茶企有6万余家,只有87家的总资产超过1个亿,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中国六万茶企不如一个立顿”是行业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迄今,中国茶叶厂商的问题有四点。

  1。 工业化程度很低,以农产品的价格在销售,茶农根本赚不到钱。

  2。 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懂茶,所以大量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同时,大多数人其实不具备基础品鉴能力。

  3。 没有标准。中国茶叶体系复杂,品种多样,一直以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

  4。 没有真正的品牌。除了少数几个以品类主导的品牌,基本没有跨品类的强势品牌。总体格局多而不强。

  中国茶未来最重要的参照路径是咖啡,全品类品牌是行业巨头的唯一选择。在小罐茶的宣传中,也似乎再将小罐茶有意打造成中国面向全球的茶叶品牌,结束中国有好茶无好茶品牌的历史。

  小罐茶对于茶行业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做到了市场端的品牌化,加工端的工业化,上游端的生态化,带动整个行业升级。这不只是做茶,而是在做茶产业。

  但是小罐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茶饮的四大问题。

  首先工业化品牌化并不能解决茶农收入低的问题。因为茶叶的定价权掌握在厂商和经销商手中,和茶农无关。因为历史原因,印度早在100年前便完成了茶叶的工业化品牌化,但据外汇天眼载文称,一名印度大吉岭茶农的年均收入为三四万卢比(约人民币三四千元),立顿大吉岭红茶没40克可以卖到72元。而中国茶农的平均收入为1.5万元。500克最低售价仅为12元。可见资本从来都是利益熏心的,不可能指望他们来为农民增收。

  其次,以次充好是行业现状,本质是把低品质茶叶卖到了不合理的高价。而小罐茶现在正在通过过度营销,把平价茶叶以小包装的形式卖到高价以获取超额利润。小罐茶在电商上的客单价是1200元,几乎是行业平均值的十倍。试问什么茶叶能买到正常市场价的十倍?

  再次,中国茶叶没有统一标准,

  这是事实。准确的说,从全球市场来看,茶叶本身从农产品的角度来说也是非标品。真正的标准统一不是指茶叶本身,而是中国茶叶从传统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方式向现代化工业制造、智能制造转型的革新。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以农产品视角看待中国茶叶,从育种栽培、茶园管理,到茶叶初制和精制,再到分装、仓储及物流都是相对传统,把这个整个流程都工业化,是代际升级的必经之路。这不是小罐茶凭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

  最后是品牌化问题。这里要分两方面来看。

  第一点,高端茶饮因其产地稀缺性、制作工艺复杂、熟成年份较长等各方面掣肘,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工业化。恰恰相反,手工限量反而是高端茶饮的价格锚点,也是其品牌价值的来源。而小罐茶打着“大师手作”的名号,却用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生产茶叶,无怪乎网友调侃“大师的手都要断了也炒不出那么多茶叶。”

  第二点,低端茶饮的确需要工业化品牌化,立顿的成功也源于此。目前来看小罐茶如果价格再低一点,营销路径上向可口可乐看齐,以日常饮用为卖点的话还是可以实现自己的品牌化诉求的。毕竟相比于可乐、奶茶等软饮料,茶叶本身还是相对健康的。但小罐茶既然敢卖到市场平均售价的10倍之多,相比也看不上平价茶叶微博的利润。

  最后回到开始的问题。

  在小罐茶问题上,我们大可以调侃杜国楹时运不济,没赶上好时候,不能赢得年轻人。但在同情他的同时,反观被忽悠消费者,却又是另外一种悲凉。

  近十多年来,中国市场走马灯式的营销鬼才把鸿茅药酒、龟鳖丸、生命一号、脑白金送上电视台,利用消费者对媒体的信任收割资本原始积累;娃哈哈、好记星、步步高、小天才,利用父母对孩子的爱无良营销;E人E本、8848、小罐茶,把暴发户文化、送礼文化等陋习发扬光大,伊利、蒙牛、三鹿,从三聚氰胺到修改奶制品规则。这些商家不仅把消费者当上帝,也不当朋友,而是当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小罐茶不是第一个忽悠产品,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打着产业革新、中国茶品牌化旗号忽悠的,在茶行业却是第一个。但他错估了年轻一代认知提升的速度。这样的套路他们见的太多,被鬼畜不奇怪。

  营销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好产品是锦上添花,坏产品是火上浇油。尤其是信息加速传播的现在,再想忽悠人,先拿出真本事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