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以次充好是行业现状,本质是把低品质茶叶卖到了不合理的高价。而小罐茶现在正在通过过度营销,把平价茶叶以小包装的形式卖到高价以获取超额利润。小罐茶在电商上的客单价是1200元,几乎是行业平均值的十倍。试问什么茶叶能买到正常市场价的十倍?
再次,中国茶叶没有统一标准,
这是事实。准确的说,从全球市场来看,茶叶本身从农产品的角度来说也是非标品。真正的标准统一不是指茶叶本身,而是中国茶叶从传统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方式向现代化工业制造、智能制造转型的革新。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以农产品视角看待中国茶叶,从育种栽培、茶园管理,到茶叶初制和精制,再到分装、仓储及物流都是相对传统,把这个整个流程都工业化,是代际升级的必经之路。这不是小罐茶凭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
最后是品牌化问题。这里要分两方面来看。
第一点,高端茶饮因其产地稀缺性、制作工艺复杂、熟成年份较长等各方面掣肘,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工业化。恰恰相反,手工限量反而是高端茶饮的价格锚点,也是其品牌价值的来源。而小罐茶打着“大师手作”的名号,却用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生产茶叶,无怪乎网友调侃“大师的手都要断了也炒不出那么多茶叶。”
第二点,低端茶饮的确需要工业化品牌化,立顿的成功也源于此。目前来看小罐茶如果价格再低一点,营销路径上向可口可乐看齐,以日常饮用为卖点的话还是可以实现自己的品牌化诉求的。毕竟相比于可乐、奶茶等软饮料,茶叶本身还是相对健康的。但小罐茶既然敢卖到市场平均售价的10倍之多,相比也看不上平价茶叶微博的利润。
最后回到开始的问题。
在小罐茶问题上,我们大可以调侃杜国楹时运不济,没赶上好时候,不能赢得年轻人。但在同情他的同时,反观被忽悠消费者,却又是另外一种悲凉。
近十多年来,中国市场走马灯式的营销鬼才把鸿茅药酒、龟鳖丸、生命一号、脑白金送上电视台,利用消费者对媒体的信任收割资本原始积累;娃哈哈、好记星、步步高、小天才,利用父母对孩子的爱无良营销;E人E本、8848、小罐茶,把暴发户文化、送礼文化等陋习发扬光大,伊利、蒙牛、三鹿,从三聚氰胺到修改奶制品规则。这些商家不仅把消费者当上帝,也不当朋友,而是当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小罐茶不是第一个忽悠产品,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打着产业革新、中国茶品牌化旗号忽悠的,在茶行业却是第一个。但他错估了年轻一代认知提升的速度。这样的套路他们见的太多,被鬼畜不奇怪。
营销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好产品是锦上添花,坏产品是火上浇油。尤其是信息加速传播的现在,再想忽悠人,先拿出真本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