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红酒唱罢普洱茶登场“
下一主题:云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市场基础稳固,收藏群体成熟,就是拍卖公司推出专场拍卖的适当时机。嘉德四季选择2008年岁末,推出普洱茶专场拍卖,其实,从收藏中国深厚的茶道文化角度,确定了陈年普洱茶的“文物”身份。普洱茶界“泰斗”邓时海,在拍卖会后评价说,这次中国嘉德的普洱茶拍卖,可以称为“空前之举”。
表面上看,普洱茶里的变身秘密,已经被曝光得很彻底了。现在,清朝以前的普洱茶,堪称“文献级”文物。清朝中叶以后的,属于“贡品级”,如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光绪年间普洱金瓜贡茶。清朝末年以后的,被划分为“号记级”,如嘉德四季拍卖会推出的福元昌、吉昌号、敬昌号。此外还有,上世纪50至70年代,中茶公司等几大国营企业出品的“印记级”普洱茶。
让思考再深入一步。是否还存在另一种力量,将像普洱茶之类的民间藏品,推入文物艺术品拍卖进程?在全球艺术市场负有盛名的Artprice,公布过一个统计数据:首次购买艺术品的新买家,每年增幅达到20%。相对而言,迎合大量新买家们口味的,那些知识和财力门槛较低的拍卖品种,少得可怜。事实上,这种比例上的不协调,在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领域相当突出。公众耳熟能详的,绝大部分是高层次的拍卖公司,高档、高价的传统拍品。或许,定位于“周末拍卖”的小品种、新品种,以后会大受欢迎?在整个市场被金融危机“修理”过后,拍卖公司要吸引更多的新买家,就需要提供更多的特色与实惠。
无论成交结果如何,嘉德四季首次推出陈年普洱茶专场拍卖,都是一次热情的“试水”行动。倘若“茶仙”陆羽天上有灵,会如何评价众口称绝的普洱茶呢,应是拍场第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