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的口感”来自茶叶里丰富的氨基酸。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茶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茶菁颜色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香气方面,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口感强烈,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清香水甜而薄,微涩。汤色以黄绿、青绿、琥珀色为主。叶底上,新制茶品以绿色、黄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
熟茶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也就是我们现在常喝的普洱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
熟茶茶菁颜色呈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为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发酵较轻者有类似龙眼味,发酵较重者有闷湿草席味。口感浓稠水甜,几乎不苦涩,泡水长。汤色方面,发酵度较轻者多为深红色,发酵重者以黑色为主。叶底洒水渥堆,而发酵度较轻者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发酵者叶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较硬而易碎。
需要说明的是,普洱茶的陈化,从茶区、茶种、制程、包装、储存等都会影响茶品的香气与口感,甚至改变其外观、汤色与叶底。所以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性概论,不能一以概之,许多现象还是需要品者依照自己的经验去判断。
■古树浓厚台地清雅
在品茶时,人们经常会提到某某为古树茶、某某为台地茶,那么,到底什么是“古树”,什么为“台地”?首先,如果是紧压茶,比如日常所见的饼茶,从饼面看,古树茶条索肥大,饼面看去显得粗枝大叶,芽头相对少;台地茶则条索细嫩,芽头相对多。其次,泡茶出汤,如果是古树茶,滋味更浓厚,也格外耐泡,在水温、浸泡时间、投茶量、器具相同条件下,古树茶可冲泡次数较台地茶多50%以上。如果对古树、台地分辨不清,采用此法识别虽看上去拙笨倒也实用。
如果无条件对比,品者可以取茶5克放入大盖碗内冲沸水浸泡5分钟,如此重复四次以上,如果四泡以上茶味还足,那么当为古树茶无疑。
■品赏入门首选“大众”
并不是凡普洱都可以收藏,事实上,一些程式化、制作粗糙的所谓普洱,非但不可以用来入藏,品茗都让人缺乏信心。那么,刚刚打算品藏普洱的人士,从哪些茶品上入手才不至于走上弯路呢?石昆牧讲,如果你对普洱还一无所知,选择大众品牌入手应该是个良举,比如从大“益”入手就可以。像大“益”这种品牌制作比较规范,价位也低,新进入者不至于面临高价位,也不至于因为不懂而选择到劣品。
“一些有了一定鉴赏水平的人,目前都喜欢购藏文化普洱‘观自在’,因为‘观自在’选茶精良,加上包装上所独有的文化气息,是跨越品赏门槛的那一部分人追逐的理由。但是,‘观自在’目前毕竟不属于大众茶品,它走的是精致高端的路子,是可以收藏的普洱,受制于其他的原因,不太可能大力推广。”因此,石昆牧建议,大“益”品类繁多,价格参差不齐,生产量庞大,适合大众消费。初入门的爱茶人,可以先接受大“益”,待有了品茗经验后,再向精良高端跨越。
石昆牧最后强调,茶品除了健康需求外,没有好坏与对错,全凭消费者个人感受与需求。原则上来说,一年左右新制生茶饼,适合立即品饮,通常如一般绿茶清香而不刺激,汤水较清而薄;而适合长存久放的茶品,则口感较为浓烈,茶汤有胶质感、饱满感,回甘足而韵长。他提出自己的上述说法,只可作为消费者选择的基础,但并非惟一标准,消费者可依自己的喜好再做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