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去年10月,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纪洪涛便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早有思想准备。”
当时该公司已得知云南正在力推普洱茶“国标”出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作了两手准备:茶叶原料继续云南采购,工艺也没有大的变化,但新产品对外不再叫普洱,直接采用“广云贡饼”或者“广云贡砖”的名称。
兼任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的纪洪涛,更担心迫在眉睫的难题:既然今后市场上流通的普洱茶必须有“原产地标志”,也就意味着陈年普洱茶,都将禁止流通。
对此,云南省茶叶办主任杨善禧表示,2009年6月30日以后无“原产地标志”的普洱茶不能在市场上流通的规定,不具有溯源性,即只针对2008年12月1日《国标》法规执行后生产的普洱茶。
尽管云南方面表态不会“赶尽杀绝”,但广东普洱茶厂商仍然感到措手不及,一些厂商刚刚更新了生产线,才突然听说生产了那么多年的普洱茶,不会再有合法的“出生证”了。
普洱茶业内资深人士方一知认为,滇粤两地的普洱茶“国标”之争,从根本上说是对行业游戏规则的话语权之争,所以争论主角多为半官方背景的行业协会、规模较大的厂商茶商及一些专家,一般茶叶经销商更关心的是,茶叶还卖不卖得出去。
是打假还是地方保护?
滇粤两省普洱茶业内对“国标”出台的态度,自然泾渭分明。
云南大益普洱茶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华奕称,原产地保护是国际惯例。而广东的王万东则坚称,云南推动普洱茶“国标”之举,维护自身行业和地方利益的考虑更多,广东是为普洱茶新兴消费市场争取应有的发言权。
不久前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举办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国标座谈会”上,大多数与会者认为,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产的普洱茶毫无疑问是品质最好的,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普洱茶熟茶的制作工艺是由广东企业发明的,这是一项重要的创新。
据张黎明介绍,有关普洱茶“国标”酝酿出台一事,广东业内早在2006年就听说了,当时普遍以为国家会以“云南普洱茶”作为产品地理标志,所以对国家质检总局主要邀请云南方面的行业协会和相关专家参与商讨,而未邀请普洱茶生产加工大省广东,他们并不太在意。但最后结果实在出乎大家意料。
张黎明建议,普洱茶不是地域名称,应以生产工艺、品质特征为标识,不对原产地和加工地加以限制,比如产品地理标志改为“云南普洱茶”或者“普洱市普洱茶”之类,就不会导致如今的激烈争议了。
对外界质疑云南有变相“地方保护”之嫌,云南省质检局标准化处处长何崇寿回应道,普洱茶“国标”最关键的是必须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用其他茶叶做的当然不能叫普洱茶,这一点茶商并无异议。
“既然广东产的普洱茶也是用云南茶叶作原料,为何不在原产地加工后再运到广东销售?这样‘拼配’其他茶叶的可能性更小。”何崇寿强调说。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定“国标”的目的,是避免上一轮市场热潮中“多地产普洱茶”造成的混乱局面再现,法规出台前经多次论证,将会切实执行下去。
吴锡端透露,他正在设法协调此次普洱茶的滇粤之争,但他承认,滇粤双方存在一些分歧,也有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广东是否(普洱茶)熟茶工艺的发源地”等,作为中立方,目前不便发表更多评论。
今年早些时候,在昆明进行的一次有关“云南文化”的主题演讲中,阿里巴巴的马云曾问道:“微软的总部并不在纽约,诺基亚的总部在芬兰一个小岛上,普洱茶的总部在哪里?”
普洱茶的“总部”到底在哪里?它应该在哪里?至少到今天为止,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链接
云南省内普洱茶原产地之争
云南省内的思茅、勐海及西双版纳等地区,均曾就普洱茶原产地称号发生争议。思茅先下手为强,于2007年4月直接改名为“普洱市”,定位为“中国普洱茶城、世界普洱茶之都”,勐海则定位为“普洱茶之乡”。后来由云南省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定义:“大叶种普洱茶主要产在澜沧江两岸”。
新闻背景:“国标”出台始末
2006年,云南省制定了普洱茶的地方标准,将“地标”上升为“国标”的构想也开始酝酿。
据悉,此事是国家质检总局委托云南省质检局负责,云南省茶叶商会、普洱茶协会以及一些大型茶叶厂商参与讨论,初衷是规范普洱茶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参加了整个“国标”方案制定过程的云南茶叶商会秘书长周军林回忆说,当时他们主要有三个关键争议点:第一是原产地保护;第二是如何标识;第三是对前期产品的处理。他们同时走访了全国多个普洱茶市场,发现广东等地以次充好屡见不鲜,云南普洱茶“地标”进入其他省市,也经常受到不公平待遇,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很难依法管理。
去年10月,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亲自挂帅,率省质检局及省茶叶办公室一行进京召开《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发布会。去年11月,云南省质检局、农业局领导又主持了在广东举行的普洱茶“国标”新闻说明会。
去年12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法规,并要求2009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
这一法规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红河州、玉溪市和文山州等11个州市,非上述地区生产及加工的茶叶,均不能再叫“普洱茶”。同时法规要求产品包装应标明“生茶”或“熟茶”,以防止个别商家利用外形干瘦乌黑的熟茶充当储存多年的生茶卖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