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字工作者曾至贤花费十年心血,于2001年写成了一本影响甚大的茶书《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以至随后几年引发了一股收藏紧压茶珍品、品饮紧压茶的热潮。在这本书里,绝产多年安化千两茶(因其属于茶卷,本文亦称为千两卷)横空出世,惊动江湖。此书对千两茶推崇备至。2005年1月,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李卓成回老家安化过春节,据说他见到当地党政官员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知道吗?安化千两茶在广州热得不得了啦!”
品饮一道,讲究甚多,但茶叶品质的高下总是以色香味形为鉴评的。《方圆之缘》一书售价甚高,每本高达2400元新台币,然广州较大的茶行几乎每店皆备。其中讲到对一个陈年花卷开堂破汤时的情景,当时台北政要和名流耆老毕至,视为盛典。破篾竹、揭棕皮、撕蓼叶,观之其色如铁。泡而品之,则沉香浓烈,进口滑爽,汤色金黄明亮。千两茶属于 黑茶系列的紧压茶中的花卷茶,和 红茶、绿茶以及 黑茶的越新越好不同,其陈放时间愈久味道浓烈醇香,若有窖藏茅台之特性。陈年千两茶内质转化的生物化学机理尚是一个待解的学术之谜。品质独特者可泡数十上百道而犹有沉香;泡后放置一个星期其味仍然完好,无碍品饮。
近年来,千两茶风行韩、日和东南亚地区。韩日茶商不懂中文,但对千两茶却直接以“千两”呼之。有些两国客商远足安化黄沙坪,数度重金搜购陈年千两茶,访遍民间和茶厂,确因其不可再得。他们甚至把当地招待他们的陈年千两茶茶叶残渣以保鲜膜仔细包好,全数带回去。
因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利,已有近200年历史、人工踩制并适应驼马运输的千两茶于1958年停产,为花砖所取代,直到近年才逐步恢复生产。目前珍藏于全界的陈年千两卷屈指可数,大英博物馆存有一支清代安化老茶号天一香茶行生产的花卷,日本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加工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台湾坪林茶叶博物馆和千茂茶业、湖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也各有一支年代不同的陈年千两卷,均为不可再得的珍品。故宫博物馆存放的一支,据说估价已不下250万元人民币。在安化,以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原料新制的千两茶,四个卷(即四支)的售价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
重出江湖的千两茶,其踩制技艺为安化所独有。江南边江曾是千两茶的主要产地踩制技术为一刘姓少数人所掌握,立有传子(媳)不传女(婿)之规矩。千两茶和花卷做工精良,极需劳动力,曾有人将一卷千两茶放入池塘浸泡七年,找捞起来看,茶心细密干燥如初,色香味品质不变。《方圆之缘》所述开卷之千现款茶,外包竹篓上有“华堂“二字铭记,作者以为是一晋商茶号名(以往山西客商多有经营千两茶者),实则乃过江踩制师刘华堂所留,此人1950年代还在做千两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