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名茶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09-06-20 浏览 25427 次
是谓“黄石”,“黄石”之毛峰因此得名而沿用至今,九华菩萨金乔觉也在“送童子下山”后以“烟霞”为伴,亲自“煮茗瓯中”可见九华山制茶之起始也是道循由野生茶树——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团茶,这一规律,并且以佛教为主,道教为辅,开创了九华山区茶叶制作的先河。

  发展期:自宋至元,历经三百余年,由蒸青团茶——蒸青散茶——炒青散茶。九华山相传宋代始有“天台云雾”和“九华龙芽”的制作。是由晒青(或蒸青团茶)发展到炒青散茶的阶段。制茶工艺“究极而精巧”花色品种也随之增多,宋时的“云雾”和“龙芽”均是“毛峰”茶的前身,前者因地命名,泛指天台山背道僧一带所产之茶。此间茶树朝迎晨雾,晚沐露霖,叶质柔嫩香高味浓故名,后者因茶种而乐谓,系指用金地源和闵地源之茶树采制而成,香味均列上乘的茶叶。宋时九华“贡茶”开始面世,周必大于1167年在《九华山录》中称赞九华之茶“味敌北宛”。当时“北宛”已为贡茶,可见其品质出类拔萃。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仙,嫩蕊,福合,禄合等花色,宋代陈岩云:“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玉花”此之谓也。

  丰盛期:自明至清,九华山茶由炒青散茶到烘青绿茶花色品种面貌一新,历经三百多年。明吴仁有诗云:“犬吠披云客,花迎看竹翁,山家供玉乳,一碗便生风”。清代白元亮在《登九华》一诗中描述更详,“频年飘泊在天涯,又信萍踪上九华,云拥奇峰天欲滴,泉春乱石涧生花。傍林鸟语捣灵药,隔岸人声摘闵茶。今日探幽具乘兴,不知何处谪仙家”。明清时九华山已有“东崖雀舌”,“肉身仙茗”,“龙池云雾”和“南苔空心”等花色,分别产于四大丛林之王的东崖,神光岭前的肉身宝殿,下闵园的龙池和小天台的南苔庵,均属绿茶之烘青类,茶叶制作刻意求工,外形多姿多采,内质别具一格,视为佛门珍宝。据1933年李非所撰《青阳风土志》记载:“茶种类有龙眼茶,云雾茶,雀舌茶,毛尖茶,旗松茶。用于手采摘,置于锅内以火炕干,山乡所产地,用蔑萎或布袋装好,舟运至县城,再运住大通,南京等地销售”。可见九华之茶由佛教而至民间,到明清,民国已是花色品种齐全的丰盛期。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