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有机茶生产带来产业新变局
发布时间 2009-06-21 浏览 21808 次
,赢得欧盟和北美市场的青睐,却得益于近年来大规模的有机茶生产。

茶园是茶叶生产的“第一车间”。宣恩县在推进茶叶产业化的进程中,把加快有机茶基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推动企业自主创办基地,多渠道筹措基地建设资金,加快低产茶园改造,突破二高山新建基地发展瓶颈,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协会主办、茶农主建”的茶园发展模式,形成了资源的比较优势。目前,全县有10万亩茶园,被欧盟认证的有机茶园达到5000亩,正在转换认证中的有8800亩。同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万亩、无公害茶园5万亩。

农药残留超标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随着获得欧盟有机农产品认证的茶园面积逐年扩大,宣恩县从“第一车间”开始,狠抓茶叶的标准化生产,对可控的5000亩有机茶基地,实行了5个“全覆盖”:安装了1000多盏频振式杀虫灯,实现了物理杀虫全覆盖;在50个专业村,全面推行沼气池建设与生态循环农业“双赢”发展模式,实现了“猪—沼—茶”生态模式全覆盖;完善“以钱养事”农业技术服务机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生物农药、有机肥的使用率,全县114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所有农户,实现了技术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县政府每年预算100万元,对基地主要病虫害实行强制性防治,实现了病虫害统防统治全覆盖;县、乡镇、村三级联动,严厉打击施用高毒、高残农药行为,实现了农业行政执法全覆盖。

(二)

在全县范围内整合“宣恩贡茶”品牌,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鼓励和服务小企业逐步达到标准化生产要求,向龙头企业*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合作发展优势,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鼓励企业打生态牌、走有机路,加快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认证申报,完善生产、检测、论证、管理等产业化服务体系,推动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宣恩贡茶”的竞争力。为规范伍家台贡茶生产、加工、销售,宣恩县积极争取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支持。目前,“伍家台贡茶”、“伍家台贡茶生产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已批准实施,从种苗、基地、管理、采摘、加工到开发新品种等环节,都有了严格的生产规范。

去年,宣恩的茶叶产业喜讯连连,宣恩县先后被列为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县,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伍家台贡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位于伍家台村五组的“伍家台贡茶源”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以来,“伍家台贡茶制作”被列为恩施州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伍家台贡茶”获得GAP认证以及欧盟有机食品、美国有机食品、日本有机食品认证。

(三)

走有机茶发展之路,让宣恩茶农享受了多方面的实惠。万寨乡伍家台村是“皇恩宠锡”贡茶的发源地,也是现在全县最大的富晒贡茶专业村,茶园达2800余亩,人均1.4亩。去年,全村茶叶产量达500余吨,实现茶叶总产值3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2200余元。村里在全县率先成立了贡茶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社员281人、基地1500亩。村主任郑时兵说:“村里改良品种,发展良种‘鄂茶10号’500亩,百年的老茶树用挖掘机连根挖走,种苗由宣恩县伍家台昌臣贡茶公司提供,3年后再由农户还本。现在,良种茶发展任务已落实到户。”

凭借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加工技术,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能够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位于农业产业价值链顶端的高端特色产品,成为宣恩县发展有机茶品牌的一个鲜明特征。业内专家说,有机茶产生的效益,比普通茶一般要高出20%至30%。人们有理由相信,宣恩县将在有机茶产业的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