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卖场、独立门面还是店中店,国内的茶叶连锁体系都不外乎直营型与加盟型两种产权结构。然而,这并不表示连锁只有两种产权模式,事实上,还存在第三种模式——合作式连锁。这种最晚进入中国的连锁模式,为中小商铺提供了采购的优势,同时又维护了他们的独立性。对于茶叶连锁系统的局内人和局外人,合作式连锁都是值得关注的。
不过,并非所有业内人士都看好合作连锁的发展前景。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合作连锁缺乏紧密的价值链接,将成为其扩张的掣肘,决定她不可能成为连锁的主流。”
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布局选点是连锁建设的重要环节。同为饮料,咖啡与茶,有太多的相似。咖啡馆的市场战略,似乎能为茶连锁提供某种注脚。当星巴克在中国一线城市攻城略地的时候,上岛咖啡却在二线城市遍地开花。如今,星巴克与上岛咖啡虽然顾客群不同,却都是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环顾茶叶连锁企业,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布局战,也已经悄悄上演,宛然是星巴克与上岛咖啡的“翻版战”。
吴裕泰等传统老店从一线城市起家,扩张前期自然首选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也因此聚集了不少百年老字号的分店,二线城市则理所当然地位居二位。然而,很多新型企业则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他们将前期的扩张基地放在了二线城市。乾隆大茗堂推出了“加盟交钥匙工程”,致力于在中国二线茶叶市场树立加盟连锁店样板。山东济南的平价超市,在发展连锁规模时,也采纳了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在快速扩张的茶业消费背景中,不同模式的连锁都获得了高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模式都是成功的。然而,这是一个需求推动的市场,竞争还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不同的模式还没有真正地交锋。随着连锁规模的扩大,连锁业态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不同模式的交锋将随之而来。届时,不同连锁模式的优劣将会渐显端倪。
连锁推动产业链整合 以御茶园为例,在其营销系统中,70%的产品都是自有品牌。其他知名连锁企业,也都在将产业链条向上游生产企业扩张,构建自己的茶叶品牌。在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整合中,流通环节的连锁正在担当起组织者和领头羊的角色。
2007年,吴裕泰有机大佛龙井生产基地在浙江省新昌县挂牌,这是百年老店向上游生产领域扩张的又一重大动作。在更早前,吴裕泰还在四川峨眉山建立了竹叶青基地。
对于流通连锁企业而言,向上游扩张,既是资本扩充的需要,也是企业的实现产品标准化的“无奈之举”。御茶园负责人陈昌宋说,“连锁企业的发展壮大,遇到的最大瓶颈是标准化问题,既有产品标准化问题,也有管理标准化问题。参与生产基地建设,可以强化上下游衔接,缩短市场信息的反馈流程,大幅降低产品标准化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实,标准化不仅仅是连锁企业遇到的问题,也是茶产业整体发展遇到的瓶颈,这早已是业内的共识。正是通过对标准化的推动,茶叶连锁推动了国内茶业行业的产业链整合。
另一方面,自有商标策略在连锁商业中早已不是新鲜事,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茶叶连锁企业创建自有品牌,也符合普通的商业逻辑,这是资本的需求。
流通和消费领域的连锁转型,正在引导生产的转向;在连锁经营业态的推动下,中国的茶产业链条正在慢慢聚拢、整合。
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起整个地球——这是他的梦想。这个梦想,不仅引导着他不断思考,也引导人类不断攀越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中国的茶叶连锁企业,也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将茶叶便利店开到千家万户的门口,不仅在国内,而且延伸到国外。
在梦想的指引下,国内茶叶连锁企业,正在经历快速膨胀的发展期。天福集团负责品牌文化建设的严利人说,“天福集团已经在国内发展了854家连锁店,未来2年内肯定能突破1000家,最终将建成不少于3000家连锁店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