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是没有出路的。”名茶开发由此开始。1981年,新昌县科技人员组成研制开发小组,来到海拔800多米的望海岗茶场蹲点,不久就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只名优茶——望海云雾。在此后几年里,该县又相继研制出“十九峰”、“大佛玉龙”等一系列名茶。
方圆扁平,是普通的几何图形,可是就是这一改革,改出了千年茶乡的发展方向。从此,新昌不但打破了生产大众茶的单一局面,更是把茶业引上了“以名茶为主,效益为先,规模经营”的产业化道路。到1995年,种茶面积不到全省3%的新昌县,名茶效益却居全省第一,总产值达8500万元,占了全省的 10.9%,并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名茶之乡”称号。1996年,名茶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了名副其实的茶叶大县。
回山镇雅里村原来是个全县有名的贫困山村,发展名茶生产后,成为全县奔小康的示范村、绍兴市发展优高农业的龙头村。
由“品”而“文”,抢占市场高地
好山好水出好茶,上山上水出上品。茶叶虽好,但是由于各自在市场上吆喝,没有统一响亮的“名字”,无法形成响亮的品牌,无法在市场上形成强的竞争力。
如何有效整合,取个响亮的名称奔市场?基于新昌有1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第一大佛,茶道与佛教有着天然的“因缘”,他们给新昌名茶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佛龙井。
于是,新昌开发了“大佛龙井”的系列包装,着力解决“大佛龙井”创牌初期包装杂乱的状况。并于1999年专门成立了名茶质量监督站,会同农业、工商、市场管理办等部门,对全县名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名茶统一质量标准生产、统一包装、统一商品标志、分等级投放市场。由工商、技监等部门共同组成品牌管理委员会,率先开展对经营新昌名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资格认定,对具备条件的单位发给“资格认定证书”,并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凡年度内发现的有损新昌名茶声誉行为的,取消资格证书,以有效地维护品牌地位。至今,新昌已建立起60多家标准化茶厂,使全县50%的名茶集中加工。“大佛龙井”系列品牌先后有两只产品获全国农业名牌产品称号,一只获全省农业名牌产品称号,共获国际金奖8次,各级名茶奖30多次。
“今后的发展要从茶产品经营向茶文化经营转变,建立最高端的经营模式。”新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徐良平说。
从1995年开始,新昌县先后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举办了二十多次“大佛龙井”的名茶展示促销活动,令“大佛龙井”名茶家喻户晓,声誉鹊起。与此同时,茶文化节、茶摄影、茶叶诗会、茶叶笔会、茶艺茶道表演等丰富多采的茶文化活动不断深入。
接下去,新昌还将筹建“中华茶道园”、“世界茶博园”,恢复“佛茶神风”、“支遁墓”、“第一茶舍”、“第一茶亭”,建设大唐茶坞、天姥茶炉及中国茶道村等,并成立“新昌分泄?璧姥芯炕帷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