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市场 谁喜谁忧
发布时间 2009-06-21 浏览 23409 次
、福建的批发市场调查中发现,这些省市的茶具批发、零售量在2006年也均有大幅增长。采访中,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负责人介绍说,市场内茶具所占份额正不断加大,“上海的销售量虽没有北京增长得那样快,但以批发为主的商户达到月营业额20万不成问题”。该负责人还表示,因考虑到茶具市场的良好前景,茶城正在筹划专业茶具超市的建设,希望将茶具集中归类,不再零散在各茶叶店的“兼卖”中。

  全国瓷器俏销 地方诉求各异

  据茶具销售人员反映,在北京、江苏、浙江,因绿茶花茶消费者居多,办公用、家用的杯式茶具销量最好。而广东、福建因偏爱功夫茶,所以组套式功夫茶具更受消费者欢迎。北京和浙江的部分经销商均表示,从2005年开始在茶具市场上流行的“飘逸杯”销售情况最好。因为使用方便,茶水分离效果好,锁水设计也容易操作,因此一直都很受欢迎。

  从全国茶具市场看,无论是喜绿茶还是好功夫茶,在茶具材质的选择上,都对瓷器比较偏爱。广州恒福茶具公司的负责人徐经理介绍说,现在生产量比较大的是带有茶盘一类的陶瓷茶具。北京的李艳还告诉记者,除销售量最大的瓷制茶具外,近几年玻璃制品茶具也很受欢迎。

  除茶具种类上的需求差异外,各地对茶具的产地也有不同的偏好。据介绍,在北京,消费者普遍认为台湾厂家生产的茶具质量好;在上海市,消费者认为台湾茶具偏贵,所以广东的茶具在市场上更走俏;在福建,则多用本地生产的茶具。

  据统计,虽然目前茶具的购买力主体仍是散购消费者,但市场上团购订做印有企业标志的数百到数千的订单已逐渐开始出现。部分业内人士也表示,为各种会议、论坛、展览等批量订做的礼品茶具越来越多,正逐渐成为茶具的又一主要销路。

  品牌杂乱,同类产品质量不一

  在茶具市场逐渐升温,需求量逐渐增大的同时,经销商和消费者一样,都对茶具市场的品牌杂乱、同类产品质量相差悬殊担忧。李艳告诉记者,拿店里销售情况最好的“飘逸杯”为例,“同样一种材质的杯子就有10元、20元、30元、50元到过百元的不同价位,但是台湾产的是质量是最好的,也是销量最好的,一款台湾产零售价120元的飘逸杯卖得最快了。再比方说玻璃制品,台湾品牌的透明度好也耐高温,消费者都比较喜欢。而陶器从原料的细致程度、上色质量等也有很大差别。台湾产品质量普遍好于内地如广东、江西景德镇的产品”。上海的批发商则介绍说,“每套六七十元价位的功夫茶具比较好批,还有就是保温杯,一个三十几元,批得也很快”。

  消费者方面则普遍反映,茶具市场比较杂,想选到好的茶具并不容易。而更多的情况是同样的茶具,不同的商家卖不同生产商的产品,价格差异很大,选择起来费时费力,不易判断。

  说到品牌,一位上海的批发商很坦白地告诉记者,“消费者不看牌子,我们也不看,东西能被看上,性价比合适、款式好看就走得好”。而在众多消费者的采访中,很难从大家的记忆中找到关于茶具的品牌,只有少数几位北京的专业消费者举出了台湾“陶作坊”、“建窑”和福建的“弘建”等品牌。 

 

  编后:从这次茶具市场调查的情况来看,显然茶具市场的成长空间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值得生产商特别是内地生产商深思和自省。

  在茶具设计上,内地制造商与台湾制造商差距悬殊,台湾制造商的创新能力、对时尚元素的把握和对细节的处理以及品牌形象的融入都很值得借鉴而不是抄袭。内地规模小而品牌杂的茶具生产企业,往往因销量限制了利润和生产规模,又因利润和规模限制设计投入,设计又直接影响市场,久而久之,造成了恶性循环。

  目前,茶具的功能正从用具向工艺品、收藏品扩展,茶具消费也正走向中高端。就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首先将使用功能作为首选,其次是艺术欣赏性。多数消费者有购买价格相对高而更实用、更美观茶具的意向。于生产商而言,这是机遇,更是促进内整与改革创新的动力。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