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阳县茶产业发展见实效 资金源头抗风险
发布时间 2009-06-27 浏览 24183 次
信用贷款绿色通道,尽量减少办贷环节和审批程序,通过“送贷上门,现场办公”等方式,以最快捷的方式让农户贷到从事茶叶生产急需资金,最大限度满足茶叶生产和生活资金需求。政府还依托松阳中行开辟“个人茶叶经营贷款”,提供不少于10万元,最高达700万元的贷款,解决茶商在茶叶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周转的贷款,帮助茶商抵御经营风险。继续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农村贷款担保公司,破解农民发展茶产业资金瓶颈问题,成立县青年创业者协会,开展“银团合作”,争取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的信贷授信额度用,以免抵押、免担保、利率优惠的方式,缓解该县青年从事茶产业发展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源头治本抗风险

茶叶的品质,是整个茶产业的健康安全发展的基础。该县积极实施政府引导和监管的职能,始终把茶叶“生态”安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从源头上治本,全面引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监管机制,加强茶叶生产加工安全体系建设,堵住“非生态”茶产品上市的漏洞,坚决守住茶产品安全生产、流通这道防线。首先抓好安全生产机制的建设,出台松阳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松阳银猴”、“松阳香茶”地方农业标准,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等清洁化生产技术,实行行业管理,引导茶农按照“龙头市场+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结方式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实施茶厂优化改造工程,加快茶叶小作坊的规范、整合、提升,目前全县已建立示范基地6500多亩,全县4万亩茶园通过无公害、有机认证,完成初制茶厂优化改造100家,16家企业通过了QS认证。其次抓好监管机制建设,加强农资管理,在全县重点产茶乡镇建立了绿色农资供应点,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积极引进和推广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替代农药,提高防效降低农残,通过开好农资处方,建立档案,规范农资供应行为,并让相关职能部门进驻浙南茶叶市场,在市场内建立质量监督站,狠抓农药残留和色素等问题。同时加大投入,投资400多万元率先建立全市唯一一家具备法定资质的农业综合性检测机构,对茶叶安全实现全程监控,确保每一片在松阳生产流通茶叶的安全。

多元高效抗风险

单一的规模产业越发展,其风险系数就越高。因此该县在努力扩大茶园面积、推广茶树良种率的同时,注重引导茶产业发展从扩量向提质、初散向精深、内向向外向转变,单一向多元转变,把茶产业发展的重点从面积产量扩张向品质效益提高升级转型,通过加快“茶叶精深加工园区”建设,08年引进总投资7500万元的茶叶精深加工企业――浙江振通宏茶叶有限公司,该公司除对茶叶粗加工外,还生产速溶茶,进行提取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成分的精深加工,年生产能力可达2000多吨,产值达1.6亿元,年消耗茶青可达1万多吨,不仅可以解决该县全县茶农产销难题,帮助茶农抵御销售风险,还惠及周边县市茶农。同时,注重拓展茶产业内涵和链条,引导茶产业由单一的种茶、加工和销售向茶文化研究、茶园观光、茶师培训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编辑出版了《松阳茶文化》,打造“松阳茶师”品牌,组建茶艺表演队,启动新兴乡千亩现代茶叶观光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开发精品茶乡游线路,借助2009年中国茶商大会这个平台,吸引外来客商和旅游者近2万人次,达成项目合作、产销对接合约360余项,协议金额1亿多元,松阳茶产业已逐步成为生产、销售、旅游、休闲、文化为一体的农业主导产业,茶产业链条的不断拓展延伸,大大提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整个茶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松阳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原题为《松阳县资金源头抗风险 茶产业发展见实效》)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