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李兵和同事田兵找到位于省城五一东街的这家茶城后,经理赵某不仅免费在一层大厅中央为他们临时设了一个摊位,还送来了促销所需的桌椅和饮水机,大厅附近一户茶商又主动借给他们一套茶具,供顾客品茶之用……当天下午,李兵将原本为茶博会订制的几块大大小小的条幅,统统转移到了这家茶城门口――“北川人民感谢您”、“茶香情深,感恩山西”、“感恩的心,感谢有您”……他说,尽管一天的零售收入仍然只有几百元,但他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来自这座城市的真诚和爱心。
感恩:爱心给灾区人信心和力量
在与李兵夫妇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北川茶生长在海拔千米左右的高原地带,雨水充足、日照丰富且气温偏低,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北川茶生长周期较长,具有芽叶鲜嫩、味道丰满的上好品质。同时,由于高海拔地区少有病虫害,当地茶农栽下茶树后几乎再不去管护,更不施农药,只待茶叶成熟上山采摘,因此还是真正的“绿色无污染”。2006年,北川茶曾被列为四川省“十大名茶”之首,并曾顺利通过苛刻的农药与重金属含量检测,远销欧洲。
李兵介绍说,茶叶生产和加工,是北川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县15万人口,茶农占到一半,加上从事茶叶加工和销售者,全县约有10万人“靠茶吃饭”。“512”地震发生后,北川县的10万亩茶园,三成被泥石流吞没,目前仅存7万亩。因为茶厂产能有限,当地茶农通常只在清明节前后采摘一次春茶。采摘下的茶叶,必须在五六个小时内运到茶厂晾开,否则便会发黄霉变。今年的春茶成熟后,由于震后抢修的“生命线”十分陡峭,遇雨更是泥泞难行,有些地方从前不足1小时的路程,现在要绕行四五个小时之久,茶农向茶厂运送茶叶的难度大大增加,不能及时运送的,便只能任其腐烂。而全县原有的1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也多数在地震中损失惨重,目前恢复生产的8家茶厂,均是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内从事茶叶加工,向茶农收购茶叶的资金,也多是银行贷款;往年北川茶的市场主要在四川本省,而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北川茶不得不向省外找市场了。如果销售不理想,复苏中的茶企首先要面临的便是资金不能衔接――茶叶的产销,直接关乎新北川的重建,而灾后的北川茶产业链,又是伤痕累累、脆弱空前。
即便灾后的第一批新茶便面临如此严厉的市场检阅,灾后的北川人身上,仍丝毫不乏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为了给企业节省一些费用,他们住在每人每晚20元的小旅馆,房间同时也是库房;为了树立好的商业形象,在人生地疏且无运输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主动向打来订购电话的买家提出“可上门送货”;在他们面前的摊位上,常是同时陈列着多家茶厂的产品。每有顾客问询,他们均逐个介绍,全无厚薄之分。他们说:都是北川茶,谁的卖出去都一样……
27日下午,李兵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一天前,阳曲县国税局已来人买走100多包、近4000元的茶叶,眼下他在旅馆房间的存货还有20多箱,再卖几天,等所余不多时,他们便要回去了。他说:北川茶首次来山西,虽然茶博会曾经凉了他们的心,但是那么多有爱心的人们,在以买北川茶、喝北川茶的实际行动,为灾区恢复经济尽心出力,让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再次感受到人间真情。灾区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颗真诚流露的爱心,都是灾区人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源泉。(原题为《龙城市民奔走热买“北川茶” 茶农“感恩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