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品酒与中国人品茶有着几乎相同的步骤:观、闻、尝“三部曲”。观酒是品酒的第一步,观酒之后便是闻酒,酒的香气浓郁而丰富。饮酒时要先按逆时针方向晃动杯子,让酒液沿杯壁爬升,以便增加其接触空气的面积,以助于酒香的散溢。晃动酒杯之后,将酒杯倾斜适当角度,然后将鼻子探入杯内,细细闻嗅酒的香味。看酒选杯,酒香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让每种酒的醇美都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在喝不同的酒时选用不同的杯子。最后一道程序便是尝酒了。
第三,斟茶与斟酒都讲究留有余地。俗话说:酒满茶半。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斟酒一般是以杯子容量的1/3为度,为的是便于闻香品味。中国人品茶时讲究分三口将茗杯中的茶水饮完,为的是便于细细品啜。为什么一定要分三口品呢?传说是缘于品有三个“口”,同时也暗含着“一苦二甜三回味”之意。品酒如品茶,也讲究慢慢饮,细细品,不是像有些中国人喝酒那样“感情深,一口闷”。喝茶有品茶、饮茶、喝茶之分,品茶的茶叶与茶具均要上乘,舍得下工夫细细品味;饮茶则不一定讲究茶具的优劣,也不拘于特定的形式,随意饮用就是了;喝茶一定只是为了解渴,大口大口开怀畅饮。饮酒也有品酒、饮酒、喝酒之分,用水晶杯自然是品酒了,用其他酒杯、器皿照样可以饮酒,如果用嘴对着酒瓶大口喝酒,那一定是酒鬼一醉方休的喝酒方式了。
人说以茶代酒,而茶又怎能代酒?有一句话:“茶类隐,酒类侠”,很是精辟。古时征战,侠士上马前,有盛在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葡萄酒虽是水果酒,味又甜,但一盛入夜光杯,便殷殷如血,浑不见女儿之态。酒入腹中,豪气顿生。若此行一去不复返,便马革裹尸还;若凯旋,也当聚会饮酒,千斗不辞,在喜极而泣的英雄泪中,口到杯干。而茶不是这样喝的。最苦的茶,性也不烈,只让人感到深沉的余味,在舌上萦回。所以茶适合幽窗棋罢,月夜焚香,古桐三弄。适合往禅院经对时,僧人奉上,边饮边谈,偷得浮生半日闲;适合午醉醒来无一事,孤榻对雨中之山,独自品茗。酒与茶,是异境落入凡间的精灵,无法取代,无法割舍。
有人说:酒是乱性之药,茶是清心之贴。很少有人饮酒能浅尝辄止,故而饮酒过量,不能自制,喝到忘形而且癫狂,生出了诸多酒后误事,酒后无德的闹剧,甚至闹出人命,亡国祸民的悲剧。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竞争时代,不免浮躁,不免承受着超负荷的压力,有人企图用酒精麻木自己,但醒来后是更大的空虚和麻木。喝茶就不同了,茶本身就是闲适、温暾的氛围,茶越喝越清醒、越喝越睿智;有怨气的人,茶喝到深处,怨气化为无形。好茶越喝越淡,交情越喝越深。酒是感性,茶是知性;酒很浪漫,茶很古典。即使因喜庆而喝醉了酒,酒醒之后也是一片空虚,快乐的心境早已化为烟云。而醉茶,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是一种超脱,它可以让人从心底里把烦恼消除。醉茶与醉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酒逢知己千杯醇,茶遇知音万众香。如茶人生太清淡,似酒岁月过浓烈,茶中带酒味,酒中有茶香,茶酒人生,酒茶岁月。人生如此意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