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茶道向“人道”与“商道”的延伸
发布时间 2009-06-30 浏览 24054 次
、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第二,功夫。喝功夫茶首先就是要费功夫,不能急于求成,小杯小壶,随烧随倒,随倒随喝。越是意犹未尽,越是见功夫之处。

  第三,工序。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洗茶。地道的功夫茶道有以上八道工序构成,当然朋友的功夫茶显然还不是最够“功夫”,其中几道工序依然略去,但是“功夫”二字倒是还能体现。

  第四,选茶。朋友的习惯是以铁观音为主。据他说,铁观音不仅是入口顺滑、口感饱满醇厚,更关键的是,铁观音还体现出了一个十分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入水之前还是蜷缩一团,一旦触水却可以恣意伸展开来……

  功夫茶和我的品牌观

  慢慢品味着功夫茶,我对朋友的一套功夫茶道更是越发的感兴趣,兴趣之余更将它融进了我尚不成熟的品牌理念中,总觉的一壶功夫茶可以与市场的运作,品牌的塑造、乃至个人的事业规划等等诸多东西均有关联。

  从业以来,我一直没有离开对酒类行业的依附,或是在行业媒体中跑东跑西,或是作为酒企的乙方到市场一下协助推广。今年下来,最先的工作激情早已是荡然无存,而在市场中的处处碰壁更是让人感觉到作为酒市中一个小角色的前途渺茫,只身南下也不无背水一搏的意味。坦白的说,在酒市中打拼的几年中除了对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在事业上则毫无建树。但是,朋友的功夫茶却是让我有所觉悟:

  第一,人才或是市场的成长都是一个冲茶的过程。

  再好的茶叶,入水之前或许可以嗅出淡淡的茶香,也许正是因此才被放入茶壶之中,但是在真正倒入水之后,茶的精华才能得以体现。人才与市场同样也是这样,或许是个人拥有鹤立鸡群的才智和能力,东家才选择了你;或许是市场拥有惊人的潜力的前途才被商家所看好。但是,真正能够破茧而出的人才与宝地每年都是屈指可数,何以如此匮乏?关键是那壶真正可以让你香气四溢的水还没有烧开。

  或是在一个个的公司企业中跳来跳去,或是在一个个是市场上不断来开战局。但结果却是始终不能尽如人意,为什么?此刻看来则是“功夫”还不够。功夫茶之所以盛行江南各地,关键就是功夫二字。加入失去了看似烦琐的重重工序,喝茶的感觉的又与喝白开水有什么差别,就算是好茶叶当然也要好茶道才可以散发浓香。

  所以,想散发人人欲得之而后快的香味,必先好好的下一番功夫,烧开自己那壶泡茶的水。不要去抱怨,假如实在还是没有思路,我推荐选购一套功夫茶具,慢慢体会功夫茶的妙趣,慢慢体会什么是“功夫”。

  第二,人才或是市场等成长不可以或略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不然你的茶香总是稍逊他人。

  功夫茶是用功夫来泡茶,而不是靠泡茶来浪费功夫。每个环节都是在为自己做加法,忽略任何一个看似无所谓的环节都是在给自己的努力挖墙角。今天,你可能还在和一个个小商小贩斗嘴,可能看着市场中一个个趋炎附势的嘴脸,可能为了一个不起眼的活动策划大非周折,可能为了应付竞争的对手的攻势殚精竭虑搜寻促销品……有多少次,我也对这些琐碎的事情厌烦不以,总感觉自己应该有更大的包袱和成就,但是始终扮演的都是小角色。

  慢慢的品味了功夫茶,渐渐熟悉了它的一道道烦琐而重复的工序,才发现乐趣和成就都在平时里认为是鸡毛蒜皮的烦琐工序中提纯而来。

  第三,做人、做市就要做铁观音那样的。我的那个朋友喜欢铁观音,除了喜欢醇香的味道,更是喜欢它能屈能伸的品性。

  在还没有迎来那一壶足以让自己散发万人迷醉的香味之前,它毫不起眼,恐怕也只有嗜茶者方能识破此种玄机。那么做人、做市又何尝不是需要这一份内功。个人不得志、市场无起色,眼前总是困难重重,怎么办?扔下担子跑路走人,另寻他出一展鸿图?恐怕结果还是还前者一样。

  所以,实在不得志不妨学习铁观音精神,励精图治,烧开自己的那壶水。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