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不但嗜好喝茶,而且还精于品茶
发布时间 2009-06-30 浏览 25280 次
途经广州.到北国酒家饮茶,也口占一绝云:"北国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在他的诗集中,有关茶的诗篇有很多首。

  老舍茶兴不浅,是位茶迷,不论绿茶红茶花茶都爱品尝。外出体验生活,随身必带茶叶。他多次说过一段精辟的话:"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本来中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前面了。"他创作的著名剧本《茶馆》,通过对旧北京大裕茶馆的兴衰际遇,反映了从戊戌交法到抗战胜利后50多年来的社会变迁,成为饮茶文学的名作。俞平伯早年居住在苏杭时,每逢元宵节,一面观赏花好,一面品尝香茗。给他留下级深的印象。暮年,他写了一首诗云:"认春轩内一杯茶,春在堂前一笑哗。灯夕娱额翁鹤发(谓我曾祖曲园公),梅兰竹菊太平花(花炮中之不带放炮者,叫太平花)。"

  林语堂是闽南漳州人,受闽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有一段喝茶"三泡"说非常风趣:"严格地论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其实,明代许次纾早就有"三泡"之说。他在《荼趣》中说:"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林语堂的 "三泡"说,大概是受许次纾启发的。

  秦牧的故乡广东澄海县属潮汕地区,当地"功夫茶"习俗中外闻名。秦牧从小接触"功夫茶",练就过硬的辨茶功夫。在他任《羊城晚报》副总编时,广州的茶叶公司举办艺饮雅会,常请他去品茗评论。他还写有《故乡茶事甲天下》等谈茶散文,描述潮汕地区近乎传奇的茶俗.广为传诵。

  散文家袁鹰视饮茶为生活中的一桩雅事。他认为,品茶有多种功效,既能引起许多绵思遐想、哀乐悲欢、文情诗韵、妮娓情怀、款款心曲,又能解闷消愁。他说:"茫茫人事,忧思、忧愁、忧患千桩万种,区区杜康何能消解许多?若是二三知己,品茗倾谈,围炉夜话,如潺潺春水,汩汩清溪,倒可于相互慰藉中分忧解愁。"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