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洋庄茶栈,还是土庄茶栈,内部都有一套严密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就瑞字号而言,过去每到春节过后,就要着手制茶的准备工作。先是老板亲自去上海了解行情,确定全年的购销数量及其分档品位。然后筹集资金,落实“评样阿大”、“账房先生”及“头脑”等三名主要骨干。并请泥工修理屋宇、茶灶,木工修理茶箱、风车,竹工修理筛、笾,而且还要请少量人工购柴劈柴。
春季开摘,“阿大”根据老板安排的品位、数量要求,派出水客先生去本县邻近村及章家埠、汤浦和嵊县北山一带茶区驻点,向茶农收购叶厚、芽多、品质优良的开春嫩叶毛茶。收购茶叶都采用现款交易。购得的茶叶,请人肩挑到王化茶栈,由“阿大”先行复验,不合之处,立即照知水客,严格把关,非到关键时刻,阿大不亲自出马。
老板主要委托阿大、账房和头脑三位骨干。头脑有人事安排、调动权。头脑下设“副作”,具体安排生产。另设”看火头脑“,负责茶灶房煨茶。制茶旺季时,每个茶栈雇工少则百余人,多则几百人,男女老少都有。男劳力以筛、扇为主,称里场师傅;劈柴、搬运、送货等力气,也由男丁完成,称武场师傅。老少妇女,主要是拣茶、煨茶。老板根据加工数量,把工钿交给头脑。由头脑支配。里场、武场师傅用年薪制,煨茶工定生产定额计酬,拣茶工按拣出茶头多少每天过秤计酬。除里场和武场师傅外,其他报酬当天结清。
茶叶的加工工艺复杂,要经过煨、扇、筛、拣等十几道工序,且全部由手工操作。手炒一镬茶约需10余小时,所以茶农有“天不怕、地不怕、只怕六月做燥茶”的说法。少量的大茶叶或茶团,还要牵细。最后做成顶蚕、正蚕、蚕目、中目、虾目、副虾、和目、麻芝、头圆、贰圆、珍眉、针眉、秀眉等十三个花色。
茶叶加工完毕,包装也极讲究,要先制成锡罐,外面裱糊黄纸,顶面开6寸圆口,可以倒入成品,再加封固,接着装入木茶箱,每箱净重份量必须一致,茶箱所用板料必须除净水气,拼板缝隙及茶箱四角都用夏布吊角裱湖。箱外再用牛皮纸裱糊,然名用桐油漆成黑色,印上商标、栈名、地址、等级、重量等字样。最后用竹篾按木箱大小编成竹篓出运。当时,每家茶栈都有商标。如瑞康茶栈的鱼日牌,瑞大茶栈的鹤鹿牌,均因保质保量,深受外商 欢迎。茶叶出运,每批500担,从王化肩挑十五华里至汤浦装船,再到蒿坝运宁波转至上海。也有挑过日铸岭至上灶,装船至绍兴转杭州到上海的。到沪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