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婺源茶道
下一主题:七子饼茶的来历
至司马睿在建业建立东晋。在"晋书"上记载:谢安曾利用茶果招待客人;桓温在宴会的时候,经常利用茶果招待宾客。由此可以认定当时用茶果招待普通的客人,已经是一定的规矩了。
南北朝
南朝因为接近茶叶产地的关系,饮茶更见普及,几近"日常茶饭事"。
至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从南朝归顺的人增多,其中有一位叫王肃的儒者,不喜欢北族风味的羊肉、酪浆,而喜好鲫鱼羹,口渴的时候就喝一点茗汁(茶);後来王肃渐渐吃惯北方的口味。有一次,他和孝文帝在宴会时,吃了很多的羊肉,也喝了不少的酪浆,於是孝文帝就问王肃说:"中国饮食方面,羊肉和鲁羹、茗饮和酪浆,那一种较好呢?"王肃就回答孝文帝说:"羊为陆产之最,鱼是水族之长,虽然所好有不同的分别。羊可比为春秋时的齐、鲁大国,鱼可比为邾、莒小国,唯茗就不能做为酪的奴隶了。"孝文帝不禁大笑,因此称茶为"酪奴";而喝茶的风气也渐渐的传播到西北一带了。
王肃曲意逢迎,遗茶以"酪奴"之名,自然不是茶的过错。但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当时饮茶的普及,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唐朝
唐代,茶叶已经很普及;因茶味甘而香,能振奋精神,当然大受欢迎。唐玄宗时有一位名叫封演的进士,在"封氏见闻记"上说:"玄宗开元中,泰山灵严寺之降魔大师普及禅教,当他坐禅时,祗喝点茶。於是一般人竞相仿效,都把茶当作饮料用,遂成风俗。"嗣後从山东传到唐代国都长安,而长安城内开设茶馆者,不问道俗,凡是付钱的都可以饮用;至於茶叶的来源,都从江淮一带用船车运过去,种类繁多。
此外,"杜阳杂编"载有唐文宗常请学士们进入内廷,研讨经义典籍,下令宫女准备茶饮赐予学士。由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