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唐代茶业经济史略
下一主题:饮茶史
明万历年间谢肇制《滇略》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
明末(1639年)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滇游日记》载,“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甚佳,焙而复爆,不免黝黑。”日记中还提及过顺宁府时住梅姓老人家,主人以云南府所产名茶--太华茶招待。
上述记载表明,普洱茶之名始见于明代;云南已有名茶出现,焙制方法未秦完善;叶种茶树须架梯采摘。 清代普洱茶名重天下
方以智《物理小识》(1664年)载,“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
刘健《闻夜录》称,顺治18年(1661年)3月在北胜州(今永胜县)与藏人互市茶马,当年人藏普洱茶三万担。
张泓《滇南新语》(1755年)载,“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一团,皆夷女采治。货银以积为奁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