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伉《茶宛总录》(佚)十二卷,《北苑煎茶法〉(佚)一卷,赵汝砺《北宛别录》,章炳文《壑源茶录》(佚)一卷,《茶苑杂录》(佚)一卷,共14种。其中有些茶书,如《大观茶论》,严格说不属地方性茶书,但其内容以建茶为主,所以不妨也列作建茶著作一类。茶书是
茶叶科技和文化的集中反映,以上论述建安茶的地方性茶书占了宋代整个茶书的一半以上,从而不难看出建安在当时
茶叶生产技术上所享有的突出地位。 与宋朝
茶叶生产技术中心南移相伴随,唐时
茶叶生产还不曾发展的闽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了起来。举例来说,在陆羽《茶经》中,我国南方南部各地的产茶情况,只提到“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象十一州”,陆羽对这些州
茶叶质量的情况还不怎样清楚,仅称“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至于这些州邻近或更南的其他州的情况,无论是《茶经》还是其他史籍,都没有或很少提到了。
但是,入宋以后,情况就明显两样了,如《太平寰宇记》(乐史撰,约公元987年)对中国南方产茶的记载,就较唐朝要详细和丰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