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原来在蓬莱
发布时间 2009-07-07 浏览 29338 次
乡下、台北桥下人力市场边亦还碰得到,这也是「工夫茶」被称为「老人茶」的由来。平民化的「工夫茶」被称为「老人茶」,富绅喝的则有另一种称呼叫「懒神茶」。在南投茶山长大,三代种茶的陈焕堂指出,过去老一辈台湾人称「工夫茶」为「懒神茶」,也就是带着嘲讽味道地认为,这种喝法有爱秀、「展风神」(显示自己时髦)的意味,足见过去「工夫茶」不是普罗百姓的一般嗜好。似乎只有曾经为儿为女付出心力,如今「功成身退」、「有闲」的老人,或是有钱有闲的富绅阶级能够享用这等「工夫」(闽南语有「泡得仔细」之意)好茶。而从台湾有种茶行业的清末到经济起飞以前,一般庶民家庭喝什么茶?「拣几根茶梗丢到茶壶去,便烧成一大桶茶水,」陈焕堂这样形容。看来,喝茶为了「解渴」、「时髦」做秀,或作为一种闲适生活的享受,喝茶的不同功能,似已有种种区分。 茶不在「茶」,意在闲适 台湾光复后,中国旋即内战,两百万军民自大陆来台,喝茶的方式也加入了多元色彩。当时,在中华商场内,与「闽式老人茶馆」互相对照的另一支是「外省老兵茶馆」,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