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喝茶」意不在茶,意在「下棋」、「会会老友」,或是「消磨时光」等的喝茶方式,都不算真正的喝茶。台湾民间真正进入讲究「喝茶」:从
茶叶到
茶道具、喝茶环境等的重视,是要到「一九七○年代中期,台湾茶由外销转内销,政府大量鼓励种茶成为一种『精致农业』以后,」对台湾
茶叶发展历程十分清楚的茶商詹勋华说。 「台湾乌龙茶」一炮而红 历史发展有时很吊诡,如果依照香港城市大学郑培凯教授的看法,中国茶业的发展经历了唐宋明等几个颠峰,约在清代末叶的一八九○年代,因为战乱及革命,制茶工艺及饮茶艺术开始走向没落,但是翻开台茶发展史,就在中国内陆
茶文化走向衰颓之际,一水之隔的台湾却因为历史的因缘,在
茶叶工艺及饮茶艺术上承续晚明至清的「
茶文化」风范,并且很可能开展出另一条新途。 根据台茶发展史,台湾茶树的种植,为清朝中叶的嘉庆年间(一七九六到一八二○年)由福建武夷山移入,福建武夷山在宋明之际,已是制产最精致
茶叶送给皇帝喝的「贡茶」区之一。台湾在清代所移入的茶种为乌龙茶,最先种在文山区,然后沿淡水河等地